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电子精密线缆连接组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电子精密线缆连接组件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未来趋势研究》显示。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电子精密线缆连接组件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为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行业自律组织是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该协会于 1988 年 11 月 16 日成立,协会下设控制继电器分会、电接插元件分会等分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部门对电子元件行业进行行业管理;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行业新产品、科技成果评价;参与电子元件产业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和质量监督等工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电子精密线缆连接组件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所示:

序号

法律、法规、政策

颁布部门

发布时间

主要内容

1

《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

2013 年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互动,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 强化应用服务引领,增强产品、网络与服务的垂直整合能力,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通信服务的融合创新和互动发展。

2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 见》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

2014 年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

2015 年

2020 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4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2015 年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 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5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

2016 年

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

6

《“十三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

国务院

2016 年

着力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壮大网络信息等新兴消费,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需要,重点突破,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

7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

2016 年

未来网络、互联网新兴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实现软件定义网络

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面向车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操作系统、智能感知、智能认知等关键技术突破。突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瓶颈,关键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控。

8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工信部

2017 年

支持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理解、跨媒体融合等技术创新,发展人证合一、视频监控、图像搜索、视频摘要等典型应用, 拓展在安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9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 年

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 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国家发改委

2019 年

鼓励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制造;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和制造。

11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

2019 年

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轻工纺织、汽车、工程动力机械、电力装备、石化装备、重型机械和电子信息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设计优化和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连接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基础元器件等领域重点突破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连接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基础元器件等领域重点突破

电子连接器件是一种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和电路板的元件。它们通常包括引脚、插座和连接器,可以帮助电路板之间或设备之间传输信号和电力,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气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

2024年04月1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触控芯片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触控芯片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

触控芯片,也称触摸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主要用于接收和处理触摸屏幕上的触摸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实现屏幕的交互功能。触控芯片可以支持单点或多点触控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导航仪等智能终端的触摸屏控制。

2024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驱动电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研发高效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

我国及部分省市驱动电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研发高效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

驱动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之一。驱动电机的作用是将电池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动力,推动车辆行驶。它可以直接带动轮胎运动,减少了一些传统汽车所需的机械部件,如变速器、离合器等,从而降低了整个驱动系统的成本。

2024年03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等产业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等产业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是把设计好的电子电路整个制作在一片硅材料上。集成电路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将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并封装在一个管壳内,从而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

2024年03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光学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关键技术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光学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关键技术布局

光学元器件是光学系统中常用的元器件,主要用于物光和像光的调制、精确定位和光学成像等方面。光学元器件包括透镜、棱镜、衍射光栅、偏振器等。

2024年03月1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导航芯片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导航芯片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

导航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用于接收并处理导航卫星信号,以确定设备的准确位置和导航方向。导航芯片主要由芯片控制器、电源管理、存储器、通信接口、接收机和处理器等模块组成。它能够接收从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并将其解码成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车载GPS系统、智能手表、智能手机、运动手环、追踪器等众多智能硬件设备中。

2024年03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设备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等领域新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设备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等领域新产品

智能设备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它结合了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具有智能化、互联性和自我优化能力。智能设备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如收集数据、执行命令、甚至进行自我优化和升级。

2024年03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燃气器具行业相关政策: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进

我国及部分省市燃气器具行业相关政策: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进

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统筹推进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

2024年03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