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智能电动沙发、智能电动床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快研发智能化家居等智能产品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7年修订),智能电动沙发、智能电动床行业为“C21家具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智能电动沙发、智能电动床行业为“C21家具制造业”中的“C2190其他家具制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显示,智能电动沙发、智能电动床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主要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

         2、主要法规及产业政策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智能电动沙发、智能电动床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法律法规及政策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

文件内容

《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

商务部等12部门

2020

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激活家电家具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支持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合理设置废旧大宗商品回收处理中心、回收运输中转站,按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给予保障。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家具配送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2020

加快研发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超高清及高新视频终端、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伴、医疗电子、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增强新型消费技术支撑。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

2019

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设计升级。在消费品领域,支持智能生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鞋类产品、玩具家电、家具等设计创新。

《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无障碍通道、适老化家居环境、适老辅具等方面进行补贴,调动市场积极性。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产业链条长、带动系数大、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明显的新型绿色、智能化家电产品销售,给予消费者适当补贴。

《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

明确提出推动家具工业向绿色、环保、健康、时尚方向发展。促进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与家具生产销售相结合,支持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培育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中国家具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家具协会

2016

提出坚持转型升级,促进两化融合;坚持绿色环保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大型企业;优化流通市场模式,促进多方合作共赢;注重电子商务,促进贸易发展;提升行业设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2015

提出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加快推动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全方位提高消费品质量。

《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

2015

推动外贸商品结构调整。加强对重点行业出口的分类指导。继续巩固和提升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中国家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中国家具协会

2014

支持和鼓励对产品的材料、工艺、设计、功能等方面的发明、创造;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或行业整体利益;独立或与政府、协会等国内外组织或企业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活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关于促进家具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家具协会

2014

家具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应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协会参与、企业施治的原则。企业应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家居行业经营服务规范》

商务部

2013

提出创新研发各类节能材料和节能产品、节能工法工艺、节能设计,生产可回收、可再生产品,倡导节能家居、绿色家居等理念。要求家居行业的各企业宣传节能、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提高员工和顾客的社会责任意识。

《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

2009

促进包括家具在内的轻工业商品国内消费,加快家具行业重点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专业流通市场的作用;加强家具行业质量管理,完善家具标准和检测体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马桶行业相关政策:推动智能家居等新型终端向5G RedCap演进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马桶行业相关政策:推动智能家居等新型终端向5G RedCap演进升级

智能马桶是一种集成了现代科技功能的卫浴设备,它通过电控、数码和自动化技术,提升了传统马桶的使用体验。智能马桶通常具备自动冲水、除臭、喷头自洁等功能,而且操作简单、外观整洁、安全防水。

2024年04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卷帘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和门窗改造等

我国及部分省市卷帘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和门窗改造等

卷帘门是一种常见的门类,特点是能够卷起或放下以实现开关功能。卷帘门通常由多个关节活动的门片串联在一起,在固定的滑道内,以门上方的卷轴为中心转动。这种门适用于多种场合,如商业门面、车库、商场、医院和厂矿企业等,尤其适合于门洞较大或不便安装地面门体的地方。卷帘门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其他合金材料,并常采用平行四边形

2024年04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材料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全材料整线回收工艺

我国及部分省市工程材料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全材料整线回收工艺

工程材料是用于满足工程结构和功能需求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此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工程材料的种类繁多,如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机械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材料、电子工程材料、航空材料等,按性能特点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2024年04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管材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管材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管材是用于制作管道系统的材料。管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用于输送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常见的管材种类包括钢管、塑料管、铸铁管、陶瓷管、玻璃管等,具体类型有PPR管、PVC管、铜管、镀锌管、软管等,这些管材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标准进行选择。

2024年04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家居装饰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经营性自建房的装饰装修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家居装饰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经营性自建房的装饰装修管理

家居装饰是指对家庭居住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以提高居住的环境品质和体现个人的品味。它包括对房屋的结构、功能、美学和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以满足家庭成员的居住需求和审美期望。家居装饰涵盖了硬装(如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装修等)和软装(如家具、灯具、窗帘、地毯等)两个方面,以及室内空间的布局、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多个细节。

2024年04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衣柜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衣柜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

定制衣柜是根据个人需求和空间尺寸,在工厂里量身打造后再运到现场进行组装的衣柜。定制衣柜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来设计和定制,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满足不同需求的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衣柜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欧美家庭必备的家具之一,成为现代家庭装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04月07日
2024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政策相继出台 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024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政策相继出台 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为了我国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2024年中央层面将持续推动房企融资相关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并有望调整各类住房交易税费促进购房消费,具体将围绕“满足多样化改善性需求”要求优化各类政策。

2024年04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门窗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存量建筑门窗等重点节能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属门窗行业相关政策:推进存量建筑门窗等重点节能改造

金属门窗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门和窗户,按材料分为铝合金门窗、钢门窗、不锈钢门窗等;按作用分为防盗门、防火门、阳光房等多种类型。同时,金属门窗在五金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具有美观、耐用等特点,同时还满足了人们对安全、隔音等需求。

2024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