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网络安全法有望深度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导读:网络安全法有望深度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再过几天,《网络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即将结束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案,不少人将它的发布视作一个里程碑。7章68条中,涵盖了网络设备设施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参考《中国网络安全产品(UTM)行业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15-2020)

         再过几天,《网络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即将结束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案,不少人将它的发布视作一个里程碑。7章68条中,涵盖了网络设备设施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在草案中得到强调,个人信息安全有望获得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因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一年损失超800亿元

         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源自一个个惨痛的教训。

         2014年3月,众多媒体曝出携程网“信用卡泄密门”。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发布消息称,携程将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开启了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但同时,因为保存支付日志的服务器未作较严格的基线安全配置,存在漏洞,导致所有支付过程中的调试信息可被骇客任意读取。

         这些可能被窃取的信息包括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卡CVV码等,危害可想而知,这让不少用户心头一紧。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去年12月,中国铁路客服中心12306网站发生信息泄露,大量用户数据在互联网上疯传,包括用户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电子邮箱等。而早在几年前,更有媒体曝出不少酒店开房记录被流出。著名的“3Q”大战更是引起国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

         一些数据对这一担忧也有所印证。7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权益认知方面,网民普遍认为,在网络上,隐私权是最重要的权益,其次是选择权和知情权。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此外,《报告》还指出,网民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涵盖的范围也非常广。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

         82.3%的网民表示亲身感受到了个人信息被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像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垃圾邮件……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欲晓说,“取证麻烦,维权又难,老百姓往往只能忍着。”

         在李欲晓看来,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如此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机构、企业在采集个人信息时范围过宽,一旦发生泄露,情况就会比较严重。”此外,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方面也存在问题,如果系统达不到很强的保护能力,就会出现泄露问题。再者,用户个人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对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广泛性不够重视,在申请一些服务时缺少保护意识,留下一些个人信息成了后患。

         针对泄露个人信息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李欲晓认为,处罚力度也不够,同时,相关立法和管理也还不完善。“尽管也出现过因贩卖个人信息触犯刑法而被处罚的情况,但整体来讲,打击的力度还比较弱。”李欲晓说,这就造成一些人为获得丰厚回报铤而走险,“我国互联网发展如此之快,立法必须跟上。”

         互联网高速发展急需专门法护航

         近年来,各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也呈集中爆发之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介绍说,形式上大致可分为“统一立法”和“分散立法”两种。

         “一些国家虽然没有统一的网络安全法,但是有国家层级的网络安全战略,如韩国、英国。”刘多介绍,美国国会多年来也一直试图制定网络安全法,出台了多个相关法案。日本2014年11月出台的《网络安全基本法》是统一立法的典型代表,欧盟出台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指令》(草案)也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统一立法。

         “从立法内容上看,各国除了继续对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提高安全标准、加强安全教育等常规选项进行法律修订之外,还对网络监控和反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留存等相关议题进行专题立法,整体上呈现出‘攻防并举’的立法思路。”刘多说。

         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国也一向重视网络安全的立法工作。比如,在刑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关于网络犯罪的条款,目前互联网领域层次较高的两部法律性文件——2000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网络安全的决定》和2012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也都是针对网络安全的。此外,工信部、公安部也针对通信网络防护、互联网安全等出台了一些部门规章。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移动硬盘行业相关政策:强化数据传输、存储等安全性保障

我国及部分省市移动硬盘行业相关政策:强化数据传输、存储等安全性保障

移动硬盘,也被称为外置硬盘,是一种能够便携式存储数据的存储设备。它是一个便携式硬盘,可以连接到个人电脑进行数据存储和交换。移动硬盘采用USB、ESATA、IEEE 1394等接口,方便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它与传统的硬盘相比,具有存储容量大、易于携带、价格实惠等优势。移动硬盘主要被用于将数据存储在外部设备上,如笔记本

2024年04月16日
我国生物芯片行业相关政策: 北京市提出优先开发生物芯片等智能产品

我国生物芯片行业相关政策: 北京市提出优先开发生物芯片等智能产品

生物芯片是一种将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以特定方式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按照芯片上固化的生物材料的不同,可将生物芯片分为DNA芯片、蛋白质芯片、多糖芯片、细胞芯片及组织芯片等。

2024年03月04日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上海及北京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建设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相关政策:上海及北京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建设

智慧停车是指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

2024年02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AI视频生成生成行业相关政策:强化AI赋能

我国及部分省市AI视频生成生成行业相关政策:强化AI赋能

AI视频生成生成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视频内容的行业。AI视频生成生成可以在短时间内产出大量视频,丰富平台内容,满足用户更多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

2024年02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AI算力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智能算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适配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AI算力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智能算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适配水平

AI(人工智能)算力是指在人工智能系统中执行计算和处理任务所需的能力,这种能力涉及到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模拟。

2024年02月07日
我国女性向游戏行业相关政策:北京市正积极构建游戏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我国女性向游戏行业相关政策:北京市正积极构建游戏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为了推进女性向游戏行业的发展,我国及部分省市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2年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打造积极向上的数字IP(知识产权)生态,坚持内容为王、鼓励原创,支持基于新交互体验的UGC(用户创造内容)、MCN(多频道网络)等新模式,鼓励发展泛娱乐、泛阅读、泛教育等多元业

2024年01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软件工具,它能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上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

2024年01月24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相关政策:加快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

我国云计算行业相关政策:加快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

为了推进云计算应用,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

2024年01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