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管理体制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结合行业自律组织的协调指导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 产业政策、行业规划,指导行业技术进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以及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根据其监管职责分别负责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易制毒 和易制爆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电子化学品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前景评估预测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是企业所属行业的自律组织,相应负责行业自律、规 范管理、参与规划编制以及政策建议等工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监管范围

法律法规

发布单位

实施日期

安全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全国人大

201904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国务院

2014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全国人大

201412

环境保护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方法

工业与信息化部

2016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

201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全国人大

201611

公共安全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

公安部

200610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507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1312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208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507

产品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全国人大

201812

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国家卫健委

201902

        (2)行业主要政策

        ①行业总体政策

        电子信息行业与化工行业的交叉领域、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段,国家各部委陆续颁布多项政策法规支持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发展,具体 如下:

序号

项目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相关政策内容

1

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

201810

行动目标指出:石化化工行业: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重点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的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攻克一批新型高分子材料、膜材料以及高端专用化学品的技术瓶颈。

2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20177

电子化工新材料适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

3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201612

《规划》中多个内容涉及石化化工行业,在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方面,要开展石化化工等流程制造领域的智能工厂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的

 

 

 

 

智能化水平;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研发方面,电子信息用化学品位列新材料提质和协同应用工程中。

4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201610

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高水平化工园区和以石化化工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础。电子化学品被列为创新发展工程的重点,重点发展248nm193nm级光刻胶、PPT级高纯试剂和气体、聚酰亚胺和液体环氧封装材料。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

20168

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发展专用装备制造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高端需求,重点发展高性能树脂、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成立若干新材料产业联盟、增强新材料保障能力是《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

6

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201410

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供给水平,发挥骨干面板企业对产业链带动作用,引导面板企业加强横向合作,对上游产品实现互信互认,鼓励面板企业加大本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力度。推动高纯度(99.999%以上)氨气、硅烷、氯气、四氟化钛气体及显影液、蚀刻液、酸性化学试剂等电子化学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7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2

其中“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环保型吸水剂、水处理剂,分子筛固汞、无汞等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助剂,安全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纳米材料,功能膜材料,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电子气、高性能液晶材料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

8

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20122

提出重点发展高世代TFT-LCD相关材料,主要包括大尺寸玻璃基板;混合液晶和关键新型单体材料;偏光片及相关光学薄膜材料;彩色滤光片及相关材料;大尺寸靶材;高纯电子气体和试剂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SY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煤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煤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为促进动力煤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快打造跨省零排放货运通道。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新型储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新型储能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天津市发布的《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质能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农村生物质能等绿色用能模式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质能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农村生物质能等绿色用能模式

为了扩大生物质能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基地投资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供暖等项目。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气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气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

为了扩大天然气行业的应用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水电、油气储备设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油气管网主干线或支线项目。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再生能源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再生能源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为了扩大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应用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基地投资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供暖等项目。

2025年06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柴油行业相关政策:逐步扩大生物柴油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柴油行业相关政策:逐步扩大生物柴油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

为推动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2025年04月28日
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氢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氢能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热力、燃气管网及氢能供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强化管网互联互通,就近接纳更多非电可再生能源。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经济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海洋能发电经济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经济行业相关政策:提升海洋能发电经济性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

2025年04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