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1年我国功能性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1、功能性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功能性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评估》显示。功能性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行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单位,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各省饲料工业协会。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国家发改委对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性指导;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生态环境部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统筹协调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监督管理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和指导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标准及综合协调认证认可工作。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各省饲料工业协会等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行业的自律管理、研究行业发展方向、拟订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并组织贯彻实施与监督检查等。

       2、功能性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 行业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序号

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

1

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

2019年7月9日

农业农村部

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此前已生产、进口的相应兽药产品可流通至2020630日。自20207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等。

2

《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

2018年4月20日

农业农村部

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推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模式,减少使用抗菌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兽用抗菌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兽药残留和动物细菌耐药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1999529日国务院令第266号发布;2001 11 29 日国务院令第 327 号修订;2011113日国务院令第609号第二次修订;2013年国务院令第645号第三次修订;2017年国务院令第676号第四次修订。

国务院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鼓励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禁止经营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饲料。

4

《饲料添加剂品 种 目 录(2013)》

农业部20131230日第2045号公告(农业部公告2012134号、20172634号、2018年第53号修订)

农业部

包括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及一般饲料添加剂可以使用的品种目录;保护期内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5

《饲料添加剂安 全 使 用 规范》

2017 12 15 日农业部第2625号公告,2019年第231号修订

农业部

对饲料企业、养殖者使用饲料添加剂产品的最高限量做出相关规定。

6

《饲料卫生标准    》( GB13078-2 017

2017 10 14 日对《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进行修订,201851日正式实施。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及其试验方法等。

7

《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

2016530日农业部令第3号对20125 2 日 农 业 部 令2012年第4号发布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农业部

鼓励研究、创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生产者在新产品投入生产前,必须向农业部提出新产品审定申请。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  修订)》

2015 1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除“按日计罚” 外,还将对伪造数据和偷排漏排等行为责任人进行拘留,并且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等权利。

9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

国务院

环保、农业等有关部门制定畜禽养殖生产环境安全控制措施和标准,严格控制饲料中抗生素、激素、铜、锌以及铬、砷等重金属物质使用量。

10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2012 年5 月2 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3号发布,自2012年7月1日施行。2013年第5号、2016年第3号、2017年第8号修订。

农业部

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申办、变更及补发程序,监督管理办法及罚则。修订后,规定原来由农业部审批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下放到省级审批发证。

11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

2012 年5 月2 日农业部令2012年第5号发布,自2012年7月1日施行。原农业部1999 12 14 日发布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同时废止。2019 2 月国务院国发〔20196号对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做了修订。

农业部

企业生产饲料添加剂应向省级饲料管理部门申请核发批准文号,提交资料和样品, 省级饲料部门受理申请后, 委托省级以上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复核检验。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取消审批,改为备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 行业相关政策

序号

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具体内容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019年10月30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鼓励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 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 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

2

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2018年11月26日

国家统计局

“生物饲料制造”属于以 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 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 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 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3

国家统计局国统字〔2018111号《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

2018年8月21日

国务院

功能性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属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中的“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行业。

4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2017年1月25日

农业部

农业部发布的《“十三五”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17〕4号)把新型饲料与制备技术作为“ 十三五” 期间的重大关键突破技术任务之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和行动。其中特别指出,畜牧水产养殖领域中高效安全环保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技术开发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5

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10月14日

农业部

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 研发推广安全环保饲料产品。鼓励提取工艺稳定、功能成分清楚、应用效果明确的产品申报新饲料添加剂。

6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

2016年11月29日

国务院

开发一批新型农业生物制 剂与重大产品。大力发展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制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生物饲料和高效生物肥料产品。

7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2016年1月29日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 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将“安全、优质、专用、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和高效利用技术” 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属于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在现代农业当中的应用。

8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 南(2011年度)

2011年6月23日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高技术服务十大产业中的137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其中将“新型安全饲料”(补充性饲料配制及投喂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列入了我国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9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

2009年6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

大力发展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10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

2001年1月7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部分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绿化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绿化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

城市绿化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种植树木、花草等绿色植物的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还包括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原有植被的维护工作。城市绿化不仅包括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还涉及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等多种类型的绿地建设和管理。

2024年04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鱿鱼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建立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鱿鱼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建立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

鱿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属于头足纲、十腕目。鱿鱼的体型通常细长,呈长锥形,前端有吸盘,头部两侧具有一对发达的眼睛和围绕口周围的触角,其尾端通常呈现菱形。鱿鱼的身体分为头部、很短的颈部和躯干部,体内具有两片鳃作为呼吸器官。鱿鱼并非鱼类,而是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动物。

2024年04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行业相关政策: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行业相关政策: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作为主食的各类植物种子的总称,也可以概括为“谷物”。粮食主要属于禾本科植物,其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糖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粮食包括了麦类(如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粗粮类(如玉米、高粱、荞麦等)和稻谷类(如粳稻、籼稻、糯稻等)三大类,还包括豆类(如大豆、小豆、绿豆等)和薯类(如红薯、马铃薯

2024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物饲料行业相关政策:规范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物饲料行业相关政策:规范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动物饲料是用于喂养动物的食品和添加剂的总称。它包括各种类型的食物,如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等,这些饲料可以提供动物所需的养分,保证其健康,并促进其生长和生产,动物饲料还包括动物性饲料,如肉类、内脏、蛋、奶制品等,这些来源于动物机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是动物日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04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畜牧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开展生态养殖等多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我国及部分省市畜牧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开展生态养殖等多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畜牧养殖是指人类通过人工饲养和繁殖家畜、家禽以及特种动物,利用它们的生理机能将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获取肉、蛋、奶、皮毛、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各种动物产品的生产活动。畜牧养殖不仅为人类提供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如肉、奶、蛋等,还为加工食品、制药、化工、服装纺织、工艺美术等产业提供生产原料,例如动物的皮、毛、脂、

2024年04月01日
我国房地产园林绿化行业相关政策:重点支持连片区域绿化等设施整体改造

我国房地产园林绿化行业相关政策:重点支持连片区域绿化等设施整体改造

房地产园林绿化是指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小区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它不仅提高了小区的居住品质,也为居民提供了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2024年03月14日
我国多肉植物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提升农业、健康等领域气候韧性

我国多肉植物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提升农业、健康等领域气候韧性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的叶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也称“多浆植物”。其至少具有一种肉质组织,这种组织是一种活组织,除其它功能外,它能储藏可利用的水,在土壤含水状况恶化、植物根系不能再从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时,它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

2024年03月12日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加快补齐水产品初加工链条短板

我国海参食品行业相关政策:加快补齐水产品初加工链条短板

为推动海参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及部分省市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水产品初加工布局,聚焦主产区和重点品种,加快补齐水产品初加工链条短板,提升加工比例,实现减损增效。

2024年03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