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汽车消音器市场运营格局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
中国环保自卸汽车行业运营态势及盈利战略分析报告(2013-2017)
导读: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在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还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另外,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相适应,满足重点区域内或城际间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此外,《规划》要求建立起有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体系。
《规划》提出了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等五大任务,并提出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撑、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人才队伍保障、积极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等六大保障措施。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及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时,《规划》特别强调了统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要求现有汽车企业实施改扩建时要统筹考虑建设新能源汽车产能,并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低水平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将成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参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而有关地区也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有关部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世界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的发布实施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保障,对于加快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技术方向上,《规划》不仅确立了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为纯电动,明确了目前重点推进的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对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在目前阶段的重要地位,也给予了肯定和充分的重视。其次,《规划》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产销量、车企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电池的成本和寿命等多项指标均给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使得政府和企业便于根据目标制定发展计划,同时也起到了倒逼企业技术升级的作用。最后,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也将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规划》从标准体系、财税政策、金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乃至国际合作方面均做出了要求,尽管并未涉及具体操作细节,但可以预见,未来将有大量相关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在《规划》的指导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