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中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工信部主要负责制定行业的发展战略、拟订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工业日常运行监测等职能。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其主要职责为:产业调查研究、标准制订、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与项目论证、贸易争端调查与协调、行业自律、专业培训、国际交流和会展服务等。

        2、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若干鼓励政策。主要政策如下:

序号

文件名

发文单位

发文时间

主要内容概述

1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

2011.06

鼓励发展先进制造等十大产业中的137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改进:1、汽车电子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等;2、汽车关键零部件包括电动转向装置、主动(半主动)悬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控制系统/电子稳定装置,电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环保冷酶汽车空调压缩机等

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2012]22号)

国务院

2012.06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第21号令)

发改委

2013.03

重点鼓励汽车等行业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包括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ECU)、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牵引力控制(ASR)、电子稳定控制(ESP)、电子驻车系统、电子油门等;汽车产品开发、试验、检测设备及设施建设等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

国务院

2013.08

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采取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照明、高效电机等产品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

国务院

2014.07

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充电运营服务

6

2015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方向》

发改委、工信部

2015.03

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例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

7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2015.05

推动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鼓励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8

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016.01

将“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机动车及发动机先进设计、制造和测试平台技术等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改委

2016.03

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稳步促进住房、汽车和健康养老等大宗消费;深入推进包括汽车等重点行业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发展

10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2016.12

鼓励新能源汽车,从六方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1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装〔201753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

2017.04

提出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新能源汽车,鼓励夯实安全可控的汽车零部件基础。并且该规划明确“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

12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

发改委、商务部

2017.06

提出将“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关键零部件的关键零件、部件和关键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13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改产业〔20172000号)

发改委

2017.11

提出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大幅提升,迎来“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提出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等,其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用钢等领域。重点任务包括为汽车等重点产业转型提升提供装备保障

14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国办发〔201893号)

国务院

2018.09

提出要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具体政策包括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汽车赛事、旅游、文化、改装等相关产业,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加大停车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等

15

《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发改综合〔2019181号)

发改委等十部门

2019.01

对稳定汽车消费一共提出了六条具体措施,包括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稳步推进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等促进汽车消费的措施

16

《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征求意见稿)(发改办产业【2019442号)

发改委

2019.04

扩大汽车等产品的更新消费、鼓励汽车消费,加大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SY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重卡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重卡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重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重卡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后市场行业相关政策: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

为促进汽车后市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支持国际消费 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发展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消费新场景,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驾驶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智能驾驶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驾驶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智能驾驶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能驾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总线芯片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产品消费升级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总线芯片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产品消费升级

为了进一步推动汽车总线芯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等发布《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2025年06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自动驾驶行业相关政策:逐步稳妥推广应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我国及部分省市自动驾驶行业相关政策:逐步稳妥推广应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为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等发布《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医疗健康、人力资源、数字贸易、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场景,以业务创新拉动数据标注需求。

2025年05月15日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停车场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停车场有仅画停车格而无人管理及收费的简易停车场,亦有配有出入栏口、泊车管理员及计时收款员的收费停车场。现代化的停车场常有自动化计时收费系统、闭路电视及录影机系统。

2025年04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