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精制茶加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精制茶加工行业目前基本形成政府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精制茶加工行业相关主管部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相关工作的发展战略,组织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风险评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基于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设立,整合了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的职责,负责食品市场综合监督管理,起草食品市场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政策、标准,拟定并组织实施有关规划,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含茶树在内的林业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拟订相关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起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草案。
       
       行业协会组织包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承担行业的指导和服务职能,组织收集、整理和传递国内外茶业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信息,进行市场分析、预测,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决策依据;积极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经营,组织技术交流、产品质量论证和科技项目论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茶叶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订行业方针、政策、制度、法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主要负责茶行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和本专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茶叶专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情况如下:

序号

实施时间

法律法规

发文单位

1

2020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

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年修订)

国务院

3

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

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18年修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

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

2017

《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7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国务院

8

2016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9

2015

《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10

2014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1

2009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9年修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2

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3

2005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2、行业相关的主要政策情况如下:

序号

时间

政策名称

发文单位

主要内容

1

2019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

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形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建设一批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型服务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等产业。

2

2018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

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茶园全部绿色化,持续扩大有机茶园规模;茶叶初制所全面规范化;提升精加工水平;打造绿色云茶品牌;严格产品质量管控;加强重大科技攻关;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

2017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云南省人民政府

充分发挥我省茶产业物种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打造新时代千亿云茶大产业;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组织;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建立完善茶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搭建多元营销网络,构筑放心云茶体系。

4

2017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2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

加快推进生猪、牛羊、蔬菜、中药材、茶叶、花卉、核桃、水果、咖啡、食用菌10大重点产业发展,到2020年,10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8100亿元,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00亿元以上。

5

2016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

在巩固提高云南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加快云品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健全标准体系,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7类过百亿元的云南特色食品加工业。

6

2016

《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到2020年茶园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实现茶叶总产值和出口额翻番,到2020年,干毛茶产值达到3000亿元,茶叶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培育大型茶叶集团,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的茶叶集团、20个销售额超20亿元的茶叶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超大茶叶集团。

7

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进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YX)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精制茶加工产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格局与未来商机分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果罐头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水果罐头等深加工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果罐头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水果罐头等深加工产品

水果罐头是以用料不同而命名不同,一般水果罐头的原料取材于水果,包括黄桃,苹果,荔枝,草莓,山楂等。产品主要有黄桃罐头、草莓罐头、菠萝蜜罐头、橘子罐头等。

2024年04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卤味熟食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优化食品经营等流程

我国及部分省市卤味熟食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优化食品经营等流程

卤味熟食是使用各种经过调制处理的卤汁,对经过预处理的食材进行浸泡、炖煮、卤制等工艺而形成的一种特色美食。卤味熟食的种类繁多,包括牛肉、猪肉、鸭肉、豆干、鸡翅、鹌鹑蛋等等,可以冷食,也可以作为下饭菜与主菜搭配食用。

2024年04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果汁饮料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食品饮料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果汁饮料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食品饮料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果汁饮料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一般是指纯果汁或100%果汁。果汁按形态分为澄清果汁和混浊果汁。

2024年04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饮用水行业相关政策: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我国及部分省市饮用水行业相关政策: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饮用水是指供人们生活饮用和使用的水。饮用水包括各种来源的水,如自来水、井水、矿泉水、纯净水等,这些水可以用于日常的饮用、洗菜、做饭、清洁等。饮用水的标准包括保证其安全性,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通常涉及对水质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不含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或其他污染物。

2024年03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鸭脖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我国及部分省市鸭脖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鸭脖是一种以鸭子的颈部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鸭脖是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传统名吃之一,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它属于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鸭脖的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绵等特点,是一道开胃、佐酒佳肴。

2024年03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花茶行业相关政策:推动新时代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花茶行业相关政策:推动新时代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花茶(Scented 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

2024年03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