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了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十三五”时期信息和通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发布 促进两化融合和通信技术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并于2017年1月16日发布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从产业规模、结构、技术创新、服务水平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其中,信息通信行业领域,《指南》要求到2020年,行业规模实现3.5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5%;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光纤通达率为98%;第五代移动通信(5G)启动商用服务,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指南》根据发展目标从技术产品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
《指南》是规范和指导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指南》的发布不仅能加速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推进“互联网+”行动和两化融合战略发展,还将不断完善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环境,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激发通信设备市场需求。
2、工信部印发《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推动信息通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信部编制并于2017年1月17日发布了《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通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将深入推进信息通信业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是指导信息通信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
《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通信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综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宽带中国”战略各项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兴业态和融合应用蓬勃发展,提速降费取得实效,信息通信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为建设网络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规划》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服务应用、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安全保障4个发展重点和2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营造多方参与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做好规划落地实施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信息通信业是构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十三五”时期,我国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信息通信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规划》作为我国通信行业未来五年的指导文件,将不断完善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环境,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速物联网、云计算等通信技术应用。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发展规划》不仅提出要夯实物联网应基础设施和推动物联网应用纵深发展,还一并印发了《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方向、重点和路径。由此可见,物联网将成为未来五年我国通信行业发展重点。
二、规范行业发展环境
2017年,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近期系列决策部署,落实《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不断完善通信行业发展环境的要求,我国持续强化通信行业管理,从服务规范、基础设施监管、行业运营管理、强化市场竞争、标准体系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不断规范和促进通信行业健康发展。
服务规范方面,为进一步规范宽带接入服务行为,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工信部于2017年6月19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宽带接入服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重点整治业务宣传不规范、协议内容不完善、宽带接入速率不达标等问题。要求企业要严格规范服务协议订立行为,确保内容真实、完整、清晰,不得隐瞒或淡化限制条款,并按照与用户订立的协议提供服务。
基础设施监管方面,为了加强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保证通信建设工程质量,工信部开展了《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原信息产业部令第18号)修订工作,于2017年6与哦日发布了《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从通信建设质量监督的内容、程序、措施和处罚等方面细化了监督要求,为提升通信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指引。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为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工信部于2017年7月25日发布了《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基础标准较为完善、主要产品和服务标准基本覆盖、安全标准有效保障、符合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同时,《建设指南》从移动终端、移动网络、移动业务与应用、移动安全四个方面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框架。
行业运营管理方面,2017年7月1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要求,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并依法规范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和频率使用行为,促进无线电技术业务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8月3日,为更好地指导平台网络运营发展,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有效运营的指导意见》,旨在充分发挥平台网络的作用,推动“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深度融合,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市场竞争方面,为进一步放开基础电信运营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宽带市场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工信部根据目前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情况,于2017年9月29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范围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将吉林省、贵州省全部城市纳入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范围;将保定市、张家口市、兰州市、张掖市、酒泉市、武威市、天水市等7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通告》的发布有利于民间投资进入通信领域加强行业有效竞争从而促进网速提升、网费下降,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对通信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保障用户的自由选择权和企业的公平接入。
明确资源使用要求方面,为适应和促进IMT-2020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结合我国频率使用的实际情况,工信部于2017年11月15日发布了《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划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其中,3300-3400MHz频段原则上限室内使用。同时,为促进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对无线电频率使用的事中事后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工信部分别于2017年11月23日发布了《无线电监测设施测试验证工作规定(试行)》、2017年12月27日发布了《无线电频率使用率要求及核查管理暂行规定》,针对无线电监测设施日常工作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各类无线电业务的频率使用率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核查方法,促进无线电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节能减排方面,为贯彻落实《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和推进“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工信部于2017年4月24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加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推广、积极推进行业结构性节能减排、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与平台建设、完善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标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推进任务,要求到2020年,信息通信网络全面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高能耗老旧通信设备基本淘汰,通信业能耗基本可比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通信行业发展环境治理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点任务,对全面构建我国互联网生态安全体系和保障“互联网+”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未来,融合监管、协同共治成为通信行业新的管理趋势,引导市场良性竞争、促进融合创新业务健康发展、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建立规范包容的管理环境将成为行业管理重要内容。
三、深入推动两化融合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和制造业中应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发展开始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主流。2017年,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我国出台了系列文件支持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
1、推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试点示范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工信部于2017年4月21日发布了《关于开展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同时,为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再上新台阶,工信部于2017年5月25日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都要求围绕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领域,在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等重点方面开展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2017年7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广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速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制造强国建设。2017年7月14日,为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信部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发布了《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了企业级云应用平台、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细化能源管理、大企业集采集销平台、工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信息物理系统行业应用、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等领域的70个项目为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8月22日,为落实关于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工作,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遴选确定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06家企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从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推进两化融合发展都是以 “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文件要求为指导,将智能制造作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点发展方向。
2、不断完善落实两化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是开展培训工作。为持续推动《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加强政策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地方党政干部和企业家运用互联网思维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能力,工信部于2017年4月13日发布了《关于开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通过解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研讨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交流企业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等。
二是提供资金支持。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信部和财政部于2017年5月2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布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工作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2017年将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基础性标准研究,开展试验验证;重点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五个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同时还将重点支持机器人减速器、高速列车设备部件、智能终端核心芯片等方面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发展。
3、发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工信部于2017年11月9日发布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完善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协同体系、加快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研制、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新机制、建设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网络信息平台、构建高端智能再制造金融服务新模式8项重点任务。
本次发布的《行动计划》聚焦于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产业协同体系建设等领域,不仅符合再制造产业发展方向,还契合我国高端智能装备生产制造和运行维护由大变强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推动加快突破尖端装备技术,有利于推进制造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
4、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信部于2017年11月27日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深入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三阶段发展目标:一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形成3-5个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三是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指导意见》为增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围绕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提出了夯实网络基础、打造平台体系、加强产业支撑、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促进融合应用、完善生态体系、强化安全保障、推动开放合作七大重点任务。同时,《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强化专业人才支撑、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保障措施。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发达国家为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驱动的工业新生态,各国参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互联网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启动,在框架、标准、测试、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成立了汇聚政产学研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版本1.0)》等文件。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不仅能进一步规范和加速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还表明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我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
四、规范新技术新业态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已成为塑造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因此,2017年,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规范和促进通信行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
1、工信部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为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工信部于2017年1月17日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在总体目标方面,提出到2020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在此基础之上,明确了2020年的细化发展目标,即技术产品先进可控、应用能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繁荣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数据安全保障有力。
《规划》在分析总结产业发展现状及形势的基础上,围绕“强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一个核心、“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应用创新”三大重点,完善“发展环境和安全保障能力”两个支撑,打造一个“数据、技术、应用与安全协同发展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提升我国对大数据的“资源掌控、技术支撑和价值挖掘”三大能力。具体设置了7项重点任务、8个重点工程以及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深入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协同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规划》的发布不仅明确了大数据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还将不断规范行业发展环境,促进大数据相关通信设备投资需求。
2、工信部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促进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工信部于2017年4月10日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从产业规模、行业应用、绿色节能、标准制定、企业发展、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云计算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其中,产业规模方面,要求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业应用方面,要求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绿色节能方面,要求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得到优化,使用率和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节能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数据中心PUE值普遍优于1.4;企业发展方面,要求涌现2-3家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云计算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行动计划》结合我国云计算发展现有基础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能力、推动行业应用、保障网络安全、营造产业环境等多个方面推动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行动计划》还从优化投资融资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业品牌打造、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为促进云计算健康发展提出保障措施。
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我国云计算产业技术、产能供给、行业应用、安全等发面健康发展提供指引,表明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政策不断深化和协调发展。
3、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加速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工信部于2017年6月16日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NB-IoT标准与技术研究,打造完整产业体系;推广NB-IoT在细分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规模应用体系;优化NB-IoT应用政策环境,创造良好可持续发展条件。同时,工信部于2017年7月7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物联网发展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旨在深入了解各地贯彻落实国家物联网相关政策,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标准、应用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发展情况,为促进物联网健康发展提供相关措施和建议。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为加快推动我国车联网发展,发挥技术标准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9月25日联合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三部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 通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建设指南》(总体要求)针对车联网产业“十三五”发展需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的目标,要求加快共性基础标准制定,加紧研制自动安全及辅助驾驶相关标准、车载电子产品关键技术标准、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标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面向车联网产业应用的5G eV2X关键技术标准制定,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建设指南》(总体要求)还明确了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技术结构。
《建设指南》(信息通信)旨在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基础引领和协调作用,制定信息通信标准体系,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开放协同的车联网产业提供标准支撑。因此,《建设指南》(信息通信)从两个阶段提出了建设目标,第一阶段是2018年底前完成基础性技术研究,建立基础性技术标准体系,并形成基于LTE-V2X的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第二阶段是2020年完成5G支持车联网产业系列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完善健全信息通信安全与数据安全等标准。同时,《建设指南》(信息通信)按照 “端—管—云”的方式从技术角度对车联网产业中涉及信息通信的关键标准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项标准在车联网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指导作用。
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建设指南》的发布作为车联网产业的顶层设计,将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和有序健康发展,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车联网产业将推动车辆、道路、行人、云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数据深度交互,有利于通信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
4、加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信部于2017年12月14日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提出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行动计划》以“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开放有序”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四方面主要任务:一是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推动智能产品在工业、医疗、交通、农业、金融、物流、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集成应用;二是积极布局面向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智能软件,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三是深化发展智能制造,鼓励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各环节的探索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等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五方面保障措施,保障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实施,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在《行动计划》发布之前,2016年我国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同时,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这些政策主要是集中在顶层设计和战略层面,我国人工智能落地发展还面临技术、基础设施、平台、商用推广等系列具体问题。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目标,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提出了四大重点任务,将加快人工智能从战略到落地,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行动计划》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溢出效应,意味着认可人工智能行业的投入将会带动其他技术、多行业多产业发展,将进一步为各地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资金、措施和政策提供了指导依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