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国内CO2行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5.1行业发展趋势

与其它种类的工业气体相比,二氧化碳行业有其独有的特色:受原料制约、运输条件制约、受政策等影响巨大。近年来,由于政府与企业的环保意识增强,CO2减排政策趋向更加严格与苛刻,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主动推进本企业高CO2含量废气的回收。上述双向的推动力必然导致未来CO2产能持续上升,而国内CO2下游消费增长有限,CO2产能经过前几年井喷式的扩张,目前已超过800万t/a。传统的CO2消费市场很难保证现有装置的开工率,众多企业只能在逆境中求生存,并希望有持续的发展。

(1)集团式发展形成全国产业布局,以调剂产品供求平衡

二氧化碳产品不易储存与运输,需要低温、高压环境,还需要专用槽车进行运输,所以其经济运输半径较短,约为300km的销售半径,相对于生产成本而言,二氧化碳的储藏与运输成本较高,运输距离过长显然不经济,在价格上也会失去竞争力。所以二氧化碳市场地区特色明显,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产业格局。这就导致了有丰富气源的工业发达地区二氧化碳产能超过需求量,价格偏低。而在某些不发达地区或小城市,虽然消费量不大,但价格相对较高,从而抑制了这些地区二氧化碳消费市场的增速。

因此合理的生产经营布局和强大的运输配送能力将成为二氧化碳行业发展趋势,也是各大生产企业竞争的重点。大型工业气体公司纷纷采取跨地区建厂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自身的产业布局,以突破运输半径的限制,同时努力改善贮运装置以适应长距离运输与储存。因此,未来有望打破地区间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也会随之消除地域间价格差异的悬殊。

(2)规模化经营以降低成本,集中化发展以克服行业壁垒

二氧化碳的原材料为上游食品或石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尾气,这种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上游企业无任何利用价值,且处理此部分废气需支付较高成本,因此上游企业一般乐于以低价方式将其销售给下游气体提纯企业。但是如果上游企业进行检维修、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或突发故障等因素引起临时性停车时,二氧化碳回收企业将面临原料气短缺的困境,易造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波动。因此二氧化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会受到上游石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制约。

二氧化碳行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业壁垒。首先,生产企业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可经营二氧化碳业务;其次,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由于对纯度要求很高,销售存在一定的客户壁垒,新进入者的市场拓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氧化碳生产企业通过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的认可成为这些企业的供应商后,一般均能顺利开拓在饮料、啤酒、食品等领域市场。能否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碳酸饮料公司稳定的气体供应商也成为二氧化碳生产企业竞争的重点。

上述两个行业特征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制约使业内企业数量经过蓬勃发展阶段后将大幅度减少。

而规模化经营,集中式发展可以大大提高二氧化碳企业抗风险能力,是有效避免上述风险的一条出路。二氧化碳的主要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电力成本、折旧费等,主要采购对象为工业废气、电力等相关能源资源。集中规模化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料成本与能源成本。为了避免原料来源不稳的情况发生,规模化的二氧化碳企业可以采取选择原料气源多元化;与大宗原料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协议,以保证采购量;对二氧化碳生产工艺作适当调整,以便为气源成分变化预先留出余地。此外,地区内各企业之间联合也愈显重要,企业间可以利用沟通调剂原料的办法来缓解上述问题。

(3)借力政策导向,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二氧化碳产业影响巨大,既有约束又有鼓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推行针对水泥厂、发电厂等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的环保政策,要求增设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有部分此类装置为了追求环保效益,经济性很低。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气源为上游企业的工业废气,二氧化碳企业属于资源回收利用型企业,可享受部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但如果企业气源为天然气田,则企业会因开发地下资源而额外交纳费用。经过环保与业内人士的努力,国家相继制定了禁止开采二氧化碳天然气井的法规。法规要求:严格界定气田开采的地下CO2的用途(驱油、化工原料),制止其作为二次排放产品(焊接用、食品添加剂等)在市场上的流通。此举将会大大缓解现有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

5.2建议

二氧化碳企业要实现多元化发展,在主要生产工业二氧化碳气体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规模能力和良好的多种气体供气能力,拓展新品种市场。如湖南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已形成以高纯二氧化碳气体产品为龙头,高纯氩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品种气体及其他稀有惰性气体为补充的整体气体产业格局。同时,二氧化碳企业应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引进成熟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降低二氧化碳生产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内企业还应借鉴跨国公司的做法,为客户提供气体外包,积极为煤化工、石化、化工、冶金等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构建周边供气管网,发展方圆300~500km的液态、瓶装气体基地,形成一体化的工业气体供应中心;有条件的大型气体企业,可在国内建设多个液态、瓶装气体基地,成为全国性的工业气体企业集团。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为推动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为推动仪器仪表智能化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为推动芯片的研发和创新,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提出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完成不少于3款芯片研发并推进产业化。组织开展5G RedCap芯片的协议一致性和网络兼容性测试,不断提升芯片性能。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为推动电力变压器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提出摸排重点用能单位在运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空压机、换热器等主要用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和能效水平,梳理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潜力。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为促进LED照明应用,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

2024年10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为推动模拟芯片研发,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4)》提出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信息等关键数字技术及绿色技术专利统计分析,发布2024年中英文版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为促进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创新,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为促进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