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管理体制及产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的管理体制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业协会为中国电源学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频器分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等。此外,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分会等其他重要部门机构对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也构成了一定影响。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007 年1 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将“工业自动化”和“电力电子器件及变流装置”列为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产业领域。
2007 年10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专项目标,支持重点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系统集成模块产业化、智能功率模块(IPM)产业化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产业化。
2009 年4 月,国务院于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嵌入式软件技术、产品研发;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2009 年5 月,国务院发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功能模块以及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011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将“智能焊接设备”、“数字化、大容量逆变焊接电源”、“新型电子元器件(频率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制造”等列为“鼓励类”项目。
2012 年1 月,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变频电机,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2014 年6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部署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分领域、分门类逐步突破智能卡、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卫星导航、工业控制、金融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关键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提高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二)进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的主要壁垒
1、研发与技术壁垒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随着科技及产品需求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学、微电子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密不可分的交叉。这一系列复杂的学科交叉从根本上决定了进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需要较高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
智能家电电控产品需要配合客户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而不断推陈出新;工业电源要求产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工业自动化产品因运用了大量复杂的算法及实施软件,需要长期的行业技术经验积累和较好的保密性;同时客户也会在产品规格、品质、效率、能耗等方面提出差异化需求。上述特点要求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经长期、大量技术经验积累的技术平台以及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否则难以在短时间内响应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
2、规模与资金壁垒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处于充分竞争状态,要应对来自国内外众多同行的挑战,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且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小规模企业在采购、制造、研发投入、测试手段、质量控制、服务等方面居于成本劣势,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市场中高端客户对产品品质、及时供货能力以及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一般倾向于与较大规模的生产厂商合作,规模化企业往往更易获得客户认可、赢得业务机会。
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往往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究开发和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仪器。此外,当前市场形势下,产品从交货到回款通常需要较长周期,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对营运周转资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综上,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规模和资金壁垒。
3、认证壁垒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安全规范要求的领域,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跨国经济组织对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产品的选材、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常用的安全认证有30 多种,该等认证在不同的辖区不具有通用性。没有通过“安全认证”的电子器件以及使用这些器件的电子设备严禁在特定辖区内销售和流通。“安全认证”认定标准高、程序复杂,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认证后需要随时接受认证机构的后续检查,因而形成一定的资质认证壁垒。
4、市场与品牌壁垒
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电机驱动器、PLC 均为电力电子设备及相关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对终端客户产品的性能、稳定性等具有关键作用。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客户通常对供应商实施严格的资质审查,对工艺流程、品质管理、生产环境及供货能力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一般需对供应商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测试、评估后方能给予资质认定。缺乏市场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赢得高质量客户,难以参与主流市场竞争。品牌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可靠稳定的性能优势在部分重点行业树立了自己的优势品牌地位,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壁垒。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需要高度的稳定性,电机驱动器和PLC 尤为强调后续品质保障和服务,因此客户一旦选择了满意的供应商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一特点反过来更加剧了行业的市场与品牌壁垒。
5、人才与经验壁垒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拥有较高的科研、技术壁垒,对研发设计人员的理论基础、技术功底和实践经验等均有较高要求。为了适应多层次、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企业需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和不断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这对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应对这一挑战,必须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研发技术和管理人员。同时,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的工艺、生产和测试也需要相当的经验积累,否则难以在批量生产中保证产品品质和合格率,进而无法保证按时按量提供合格的产品,或者难以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此外,深刻理解行业发展,对市场需求有敏锐判断力并具备国际视野的市场营销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能快速、准确传达国内外市场讯息,将市场前沿需求转为研发导向,并在新产品开发完成后实现销售。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产业发展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
(2)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新兴市场商机凸显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发端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凭借着雄厚的研发实力以及积淀较深的生产经验,率先培育出了一批国际一流的电气公司。上世纪末以来,一方面发达地区人力成本持续提升,对欧美、日本等成熟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制造基地的维系和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巨大制约,另一方面,中国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产生了很多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的公司,以中国大陆为首的新兴市场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供应链、技术研发平台和产品品种体系,并且市场反应灵敏、人力成本较低,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和优势。上述两方面因素推动了全球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调整,尤其是制造基地早已呈现出向中国大陆等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这为我国从事该行业的公司进行迅猛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新兴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电力电子和相关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从消费电子、智能家电、医疗设备、信息技术、纺织、印刷包装、机床、自动化控制,到新兴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各个领域的电气设备均离不开电力电子和相关控制技术的配套和支持。这一独特属性决定了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并且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至少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首先,广阔的新兴应用为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技术升级、产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契机。
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多次新兴产业推动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高速发展的实例,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批优秀的电源生产企业就先后受益于计算机行业、通信行业和工业自动化装备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其次,新兴行业众多且分散,因此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能够成功搭建完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平台,建立跨领域多行业经营模式的企业,可以大幅度降低对单一行业的依赖程度,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最后,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下游细分行业分布广泛且拥有各自领域独特的技术要求,有利于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企业采取不同的细分市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力度。
(4)节能环保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资源短缺压力日趋紧张,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共识。目前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总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环保、降低能耗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我国已明确提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科技的发展,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可以促进电能在生产、变换、控制和使用时提高效率,如改进电源系统设计可降低待机功耗、提高转换效率,推广电机驱动器可促使电机运行性能大幅改善,能耗显著下降,加之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应用极其广泛,因此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将成为推动和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领域,能够持续受益于各项优惠、鼓励政策。
2、不利因素
(1)国内基础相对薄弱
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我国本土企业起步晚、技术积累相对较少、规模相对较小,与国外一流大公司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整体基础较为薄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电子元器件上游行业虽然已形成了规模化的供应厂商,但与国际一流供应商相比,仍存在基础元器件制造品质参差不齐等不足,特别是大功率电子元器件及大规模集成控制芯片等仍主要依赖进口,市场仍主要被国外厂商所占据,从而对于我国工业自动化、各类高端设备、高端家用电器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限制作用。
(2)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培训跟进不足
近年来伴随物价水平整体快速上扬,劳动力成本也持续上涨,对行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大量具备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研发经验的实践性研发人才,也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稳定性且擅于学习和掌握新型工艺的知识型技术工人。目前,国内尚未完全形成专门化、系统化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后续跟踪培训力度也尚显不足,这对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行业的快速成长也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