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不断提升基础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解读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运营格局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产业背景
  基础电子产业主要是指包括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等在内的具有基础性、支撑性、核心性作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电子产业是电子整机产品发展的基础,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挥引领作用的先手棋,其发展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2015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达到15.4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万亿元。我国基础电子产业也同步保持较快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进步,2015年仅电子元件行业投资额就达到2878.3亿元,太阳能光伏、液晶显示产品、锂离子电池等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半导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片式元器件材料、传感器件、压电器件、显示器件、印制电路以及锂电设备、光伏设备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但行业自身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企业规模及竞争力不高,关键环节及产品依赖进口,总体技术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高纯度电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高频电子器件、高端电子设备等领域竞争力明显不强。
  目前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继续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业态对基础电子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新型智能终端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微声器件、新型片式阻容感元件等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增长给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逆变器等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智能制造给敏感元器件的应用创造了发展空间。总体而言,基础电子产业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自身的根基也有待进一步夯实、提升,亟须加强统筹规划和持续投入,鼓励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重点领域
  从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发展趋势看,高频、高速、高效率、长寿命、低功耗等特征成为基础电子产品面临的普遍要求,特别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硬件、应用电子、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基础电子产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将更加凸显,产业发展的动力也将更加强劲。
  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信息产业“十三五”相关规划的要求,下一步,基础电子产业将坚持创新引领和融合发展等原则,加快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主导作用,鼓励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基础电子产业与下游产业加强融合、集成创新,重点发展适应核心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和重点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不断提升基础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基础电子产业将优先发展基于重要整机需求和夯实自身根基等目标的相关领域,包括新型显示器件及技术,新型电池(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及技术,新型传感器及技术,面向4G/5G通信、新型智能终端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光电子器件及技术等,以及相应的关键电子材料和成套电子装备等,如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级多晶硅、高性能电子浆料、高性能敏感材料、电子陶瓷材料、液晶玻璃基板、新型印制电路板及覆铜板材料和光刻机、PECVD、丝网印刷设备、电池涂覆/卷绕/分切设备、显示成套设备等。坚持重大领域、重点突破。例如,围绕下一代移动宽带通信,重点提升基础元器件水平,发展基于400G带宽(干线网)的超低损耗光纤、新型光通信器件、高频片式元器件和印制电路、高速连接器等关键电子元器件;面向新型显示需求,重点支持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新型有机发光材料、高性能金属掩模板、高效蒸镀封装设备、柔性器件、高分辨率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等产业化发展。
  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实施《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基础电子产业发展并实现对信息产业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面向《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需求,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行业统筹布局,着力完善基础电子领域产业政策,指导电子材料、光伏产业等“十三五”发展路线图的发布实施,研究制定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健全标准、质量、知识产权等市场机制。
  二是加快重点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光伏、锂电等新兴产业壮大,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支持上述产业走出去,力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相关行业管理制度,修订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电子材料首批次工作。
  三是着力实施基础电子提升工程,实现核心信息技术突破,积极提升电子材料、元器件、专用设备及仪器等产业核心竞争力,统筹利用相关资源,推动基础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配套,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基础电子产业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为推动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为推动仪器仪表智能化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为推动芯片的研发和创新,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提出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完成不少于3款芯片研发并推进产业化。组织开展5G RedCap芯片的协议一致性和网络兼容性测试,不断提升芯片性能。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为推动电力变压器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提出摸排重点用能单位在运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空压机、换热器等主要用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和能效水平,梳理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潜力。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为促进LED照明应用,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

2024年10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为推动模拟芯片研发,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4)》提出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信息等关键数字技术及绿色技术专利统计分析,发布2024年中英文版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为促进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创新,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为促进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