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开关电源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及主管部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开关电源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监测分析行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拟订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等。 

       中国电源学会负责协调指导行业的发展并进行行业自律管理。中国电源学会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社团法人,其业务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电源学会为促进我国电源科学技术进步和电源产业发展,其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参与制订行业政策、法规,规范市场行为,调配市场资源,维护企业权益,提供市场信息,编辑出版行业刊物、承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 

       3、 行业主要政策 

       开关电源作为电力电子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已广泛用于各电子设备,对于有效保证电子设备的可靠运行、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上游关键材料以及下游应用领域均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上下游快速发展带动了开关电源行业发展,相关行业政策如下: 

政策名称

颁布机构

发布时间

主要内容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

2006.01

开关电源等多项电子产品列入目录,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享受国家给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

2011.06

电力电子器件及变流装置中的高精度、高性能的开关电源列为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产业领域

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发改委、工信部

2014.10

2016年,产能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行业资源环境效率显著提高,按面积计算出货量达到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

工信部、国管局、能源局

2015.03

加强绿色智能服务器、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热场管理、余热利用、分布式供能等技术和产品应用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2015.05

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改委

2015.05

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委、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

2016.02

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工信部、发改委

2016.09

提升高端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的供给能力,到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

2016.10

针对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大力推动电子元件产品向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无线化发展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2016.12

提出加强数据中心等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国务院

2016.12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

2017.02

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出其市场规模到十三五末将达到2,000亿元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工信部

2017.04

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绿色节能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数据中心PUE值普遍优于1.4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7.04

战略性电子材料技术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两大核心方向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办

2017.10

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汽车、电器电子、通信、大型成套装备及机械等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强化供应链的绿色监管,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鼓励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积极扶植绿色产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物联网芯片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芯片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物联网芯片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芯片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为了扩大物联网芯片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强计量器具的中试及应用验证,提高自主计量器具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适用性,提升基于安全可靠测评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和兼容适配水平。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农业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我国及部分省市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农业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为促进传感器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发布《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面向造纸、日用化学品等流程型行业推广应用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数字孪生等技术,建设数字化产线,提升设备运行、工艺参数等关键要素在线监测与优化调控能力。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功率芯片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涉芯片等网络出版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及部分省市功率芯片行业相关政策:加强涉芯片等网络出版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为促进功率芯片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等发布《网络出版科技创新引领计划》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出版企业依法平等享受各项支持政策,加强涉人工智能、游戏引擎、虚拟现实、芯片等网络出版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创新活力。

2025年05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视频监控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视频监控行业相关政策:加快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

为了进一步推动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万兆光网和人工智能融合技术验证,试点在工业AOI(光学自动质检)、生产和安全监控等领域应用。

2025年05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规

我国及部分省市集成电路行业相关政策: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规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领域挖掘培育新的数字职业序列。

2025年05月12日
制定光伏设备绿色设计标准【附我国及各省份光伏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制定光伏设备绿色设计标准【附我国及各省份光伏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光伏设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管局发布的《关于2025年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探索光伏等新能源利用市场机制,依托市场力量,更好促进公共机构光伏建设。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手机行业相关政策:强化低成本、适老化5G智能手机供给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手机行业相关政策:强化低成本、适老化5G智能手机供给能力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4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2025—2027年)》提出着力提升适老化5G智能手机市场供给能力,强化5G服务的普惠性特征。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或引进智能穿戴装备生产企业

我国及部分省市可穿戴设备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或引进智能穿戴装备生产企业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户外运动制造业园区,积极培育或引进户外运动鞋服、器材、智能穿戴装备生产企业,支持运动器材设备自主研发。

2025年04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