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触控显示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触控屏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主要由工信部和发改委承担。 

       工信部主要负责拟订行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自律和行业组织发展,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 

       发改委主要负责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进行产业机构结构调整和产业引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行业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 

       在工信部和发改委的监督管理下,国内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遵循市场化的发展模式,行业内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管理,同时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目前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有: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光协”)于 1987 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民政部批准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管理,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国光协的主要职能:开展本行业市场调查,向政府提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进行市场预测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促改革的关键阶段,而公司所在的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作为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于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行业政策,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主要相关内容

2018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

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商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创新,提升智能手机、计算机等产品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

2018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加快新型显示产品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带动产品创新,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深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确保启动5G商用。

2017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TFT-LCDPDPOLED等平板显示屏、显示屏材料制造(6代及6代以下TFT-LCD玻璃基板除外)触控系统(触控屏幕、触控组件等)制造作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之一。

2017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将新一代信息终端设备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智能手机,指配备操作系统、支持多核技术、支持多点触控、支持应用商店及Web应用等多种模式、支持多传感器和增强现实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便携、小巧、可手持使用,以触摸屏作为基本输入设备的个人电脑。其它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车载智能终端等。可穿戴终端设备。支持新型显示技术、新型触控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语音和图像识别、体感操作技术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具备多种传感能力和无线技术,具有软硬件一体的整机解决方案、应用程序及配套的应用支撑系统。

2016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加快制定特种玻璃、宽禁带半导体以及电子信息用化学品、光学功能薄膜、人工晶体材料等标准,完善节能环保用功能性膜材料、海洋防腐材料配套标准,做好增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标准布局,促进新材料产品品质提升。

2016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突破光电子器件制造的标准化难题和技术瓶颈,建立和发展光电子器件应用示范平台和支撑技术体系,推动我国信息光电子器件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新型光通信器件、半导体照明、柔性显示等新兴产业关键制造装备研发,提升新兴领域核心装备自主研发能力。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抢占先进电子材料技术的制高点。以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功能陶瓷、特种玻璃等战略新材料为重点,大力提升功能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保障能力。

2016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之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16年修订)

光传输或成像等特殊功/性能玻璃或无机非晶态材料的制备技术;光电、压电、激光、耐辐射、闪烁体、电磁及电磁波屏蔽等功能玻璃制备技术;新型高强度玻璃制备技术;生物体和固定酶生物化学功能玻璃制备技术;滤光片、光学纤维面板、光学纤维倒像器、X射线像增强器微通道板新型玻璃制备技术;真空玻璃、在线low-E玻璃制备技术等。

2015

《中国制造2025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积极推动新型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可穿戴智能产品等核心设备实现规模化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我国及部分省市红外探测器行业相关政策:补齐基础元器件等短板

为推动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相关政策: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为推动仪器仪表智能化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芯片设计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为推动芯片的研发和创新,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提出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完成不少于3款芯片研发并推进产业化。组织开展5G RedCap芯片的协议一致性和网络兼容性测试,不断提升芯片性能。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变压器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

为推动电力变压器技术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提出摸排重点用能单位在运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空压机、换热器等主要用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和能效水平,梳理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潜力。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LED照明行业相关政策:推广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等通用产品设备

为促进LED照明应用,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

2024年10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我国及部分省市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为推动模拟芯片研发,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4)》提出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信息等关键数字技术及绿色技术专利统计分析,发布2024年中英文版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政策:提高基础软件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为促进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创新,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生物传感器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

为促进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10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