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期多地“地王”涌现,似乎与政策走向背道而驰,在这种形势下,国土部提出今后整治土地市场的若干思路至少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具有示范效应。
中国房贷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13-2017)
中国建筑涂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
2012年末,各地“地王”频出。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 月27 日-12 月7 日之间的11 天里,有7 个城市的“地王”纪录被刷新。面对年底越来越火爆的土地市场,12 月18 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 稳定房地产用地供应 抑制异常地价”有关工作情况的新闻通气会。会议提出了诸多措施要求,其核心议题就是要严控“地王”。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表示,国土资源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在继续保持从严从紧调控基调,监督各地执行好现有政策措施的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实现分类指导,加强针对性,突出差异性,强调时效性。廖永林表示,近期国土资源部将在全系统作出部署,在做好稳供应、稳价格、稳预期等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促进已供土地开发建设,形成土地的有效供应,缓解房屋供需矛盾。多项政策措施和各方面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一是建立房地产大企业和大地块跟踪督查制度。二是重点清查土地出让合同履约情况。三是加强房地产用地履约的诚信体系建设。四是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五是调查违规供地和违约房地产用地,促进市场运行规范有序。
土地是开发商的命脉,土地储备的规模一直被开发商视为实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的表现,但由于土地资源供应有限以及近年来地价不断上涨的预期,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可谓“屡禁不止”,而闲置土地也是楼市历次调控遭遇的顽症。尽管国土资源部接连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清理批而未用土地,依法处置闲置用地,但时至今日,闲置土地收回的政策执行一直存在较大弹性:当风头紧、市场好、需要放大土地供应时则收紧政策绳索,警告闲置土地开发企业;当市场走弱时则放水执行,一系列土地清查政策丧失了威慑力。
近期多地“地王”涌现,似乎与政策走向背道而驰,在这种形势下,国土部提出今后整治土地市场的若干思路至少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具有示范效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国土部召开新闻通气会重申了这一立场,其关于土地市场未来调控方向的表述,也是十八大后决策层第一次有针对性的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发声,国土部的表态无疑具有表率作用。二是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国土部果断表态整治“地王”彰显调控决心,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与此同时,本轮调控由之前的以“限购”、“限贷”为主,向源头的土地市场深化,这预示着调控政策正向整体化、系统化、精确化的方向演进。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政策能够得到严格执行,从短期来看,开发商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力度,供应量增加利于楼市趋于平稳;从长远来看,开发商在土地的“招拍挂”上会更加谨慎,对土地价格也会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从而促使房价回落。
1.2.4 住建部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统计工作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统计工作水平,2012年10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统计工作制度,明确综合统计管理机构,配备综合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项目报批备案制度,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法定统计调查项目数据,经部门综合统计管理机构审核后,由主管领导签署发布。统计数据正式发布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和使用。
《意见》指出,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点工作,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实用性,建立适应部门管理需要和行业发展要求的统计指标体系。丰富调查方法,要充分利用行政记录和有关监测管理系统收集统计信息,避免重复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坚持会审会商制度,规范数据调整程序。
《意见》强调,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构建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统计信息系统;要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与分析,为政府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和政策建议;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确保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工作经费和信息设备落实到位,支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管理和宏观决策的重要基础。《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各地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有利于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行业统计工作水平,并最终有利于房地产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