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方面住房保障需求结构不均衡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现行的住房保障分配制度不可能解决住房保障需求结构不均衡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何在?从逻辑上看,要破解这一难题,要么是考虑如何疏导住房保障需求,要么是考虑如何改革住房保障分配制度,要么是同时考虑如何疏导住房保障需求和改革住房保障分配制度。
2以住房保障利益均衡的原则破解住房保障需求结构高度不均衡的难题
2.1破解住房保障需求结构不均衡的难题要靠住房保障分配制度的改革
一方面住房保障需求结构不均衡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现行的住房保障分配制度不可能解决住房保障需求结构不均衡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何在?从逻辑上看,要破解这一难题,要么是考虑如何疏导住房保障需求,要么是考虑如何改革住房保障分配制度,要么是同时考虑如何疏导住房保障需求和改革住房保障分配制度。
就住房保障需求高度集中的问题来看,如果采用纯粹的市场机制,应该是很好解决的。不过基于住房保障的性质,并不能采用纯粹的市场机制。但居民购买或者承租保障性住房本身是经济行为,居民倾向于获得产权房和购买或承租条件好的保障性住房是因为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可以考虑增加其他方式住房保障的经济利益、减少产权式保障的利益,增加购买或承租条件较差的保障性住房的经济利益,而减少购买或承租条件好的保障性住房的经济利益。这样就可以疏导住房保障需求,改变住房保障需求高度集中的格局。只要实现了经济利益的均衡,无论是产权式住房保障,还是租赁式住房保障,住房保障对象所得到的住房利益都不会有什么差别。住房保障需求结构高度不均衡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要达到住房保障利益均衡的状态,就必须对住房保障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从现行的住房保障分配制度来看,其所遵循的分配原则是住房保障水平均衡的原则。前已述及,按照住房保障水平均衡的原则进行分配必然导致住房保障需求高度集中的格局,因此只有对现行的住房保障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才能实现疏导住房保障需求、改变住房保障需求结构严重不均衡的格局。为此,我们首先得明确几个问题。
第一,住房保障的功能定位。住房保障是要实现居民的基本住房保障,即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消费需要,而不是要向居民提供房屋财产,也不是要向居民提供超过基本住房消费需要的保障。因此需要做的是确定出基本住房保障水平,它是考虑保障利益均衡的基点,关于住房保障的发展路径可以有不同的考虑,一是低覆盖、高水平,即确定最终的目标保障水平,根据保障能力从最低收入居民逐步延伸至其他收入阶层的居民,逐步扩大覆盖面;二是高覆盖、低水平,即确定最终的目标覆盖率,实行应保即保,但保障水平随保障能力逐步提升;三是兼顾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即不确定最终的目标覆盖率和目标保障水平,而是随保障能力的提高逐步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其具体模式可以有低覆盖、中水平,中覆盖、低水平等。不同的发展路径各有其利弊。
第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结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结构要从城市整体发展出发,从地理位置上看,应该服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一般而言,城市中心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均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应通过维护、改造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优化房型,通过公共投资推进城市配套设施发展的均衡化,要努力改善小区环境,美化周边环境,但同时应明白,地理位置、质量、房型、楼层、朝向、配套设施、小区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住房保障的分配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差别。
第三,住房保障资源的性质。住房保障资源是社会提供的资源,它来自于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给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保障资源是社会所提供的,占有住房保障资源者实际上占有的是社会资源。向谁提供住房保障,给予多少住房保障待遇,必须考虑整个社会的供应能力,必须确保社会公平。住房保障资源分配的任何不公平都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公平。任何人都不应该通过住房保障获得其所不应该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基于以上认识,住房保障的分配必须以基本保障为基点,始终坚持公平分配的原则。那么住房保障水平的平等是不是就是住房保障分配的公平呢?我们认为,住房保障水平的平等只是公平的起点,实现了住房保障水平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住房保障分配的公平。住房保障分配公平的核心是住房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只有实现了住房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才能实现住房保障分配的公平。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