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政策解读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16日在中国政府网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文,具有标志性意义。
一条清晰理念:民生优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密切相关。
《意见》明确要求,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
城市建设不能只搞地面建设,只搞形象工程,必须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居民和企业为城市交税,城市就应提供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如果不是民生优先,而是形象优先,就会大量浪费财政资源。
《意见》还对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时间表。如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和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等。
专家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公共服务,对于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项基本原则:安全为重
地陷、内涝、桥断、燃气管道爆炸,近年来,地下管网事故、道路桥梁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市正常运行。

为此,《意见》明确,“安全为重”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基本原则。要求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近年来,以水安全为代表的城市安全问题愈来愈严峻。城市供水系统好比是为城市输血的动脉,现有供水设施的输血能力满足不了快速城镇化的需要,必须加强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和支撑能力。

与高楼林立、高桥飞架、车流如龙的景象相比,我们的城市在公共设施抗御灾害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储备不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极其脆弱,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必须加强。
截至2012年,我国城市已聚集了51.7%的人口和超过80%的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生命线,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影响全局。提高城市环境安全,既能造福广大群众又能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一个鲜明特色: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钱从哪里来?《意见》明确提出要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

专家表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先导性、基础性、长效性的特征,必须确保政府必要的投入。要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根据《意见》,中央财政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城镇污水管网专项等现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确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专家指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方面民间资本的进入有利于形成多元主体的市场结构,促进基础设施行业的企业改革,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专家建议,应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及其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等方式直接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基金、股票等间接方式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一种双重效应:造福百姓促进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能造福广大百姓,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和运行管理粗放三方面问题。如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尚不足50%,约2.3亿城镇人口尚未使用燃气,近20%的城市生活垃圾没有实行无害化处理。此外,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还将有近2亿人口进入城市,需新建设施满足增量人口的需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目前每年新增常住人口仍有2000多万,城镇人口的增加,对道路、供水、公交等基础设施必然增加需求。如果建设不能跟上,城市的有序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带动钢铁、水泥、建材、装备、仪表、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积极效应。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区分不同生活场景集成各类生活用品、家居产品、智能终端、辅助器具、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平台载体。

2025年04月03日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家装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2025年04月02日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动船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全面推动公交车、公共服务车辆、货车、船舶、航空器、作业机械等绿色转型,开展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规模化应用试点。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装配式住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12月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提出持续推进装配式和全装修建筑,鼓励采用模块化部件、组合式设计、易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进行建筑内装。

2025年02月18日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定制家具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家具、服装等领域打造“生产+平台+消费者”的平台型供应链,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及时物流”,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

2025年02月12日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比如吉林省2024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居民服务数字化进程,构建旅游出行、托育养老、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智慧物业等居民服务行业数字平台,完善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