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中国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程序的相关法律条例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第三章 登记程序

第一节 程序通则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登记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提出申请;
(二)受理申请;
(三)审查申请文件;
(四)权属调查;
(五)依本条例规定公告;
(六)确认房地产权利;
(七)将核准登记事项记载在房地产登记簿;
(八)计收规费并颁发房地产权利证书;
(九)立卷归档。

第二十三条 申请房地产登记,应当按本条例规定的时间提交申请书及有关文件。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登记的,在障碍消除后的五日内,顺延登记期限。
申请人应当对其所提交申请文件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文件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登记机构不予受理。
登记机构在受理申请人的申请后,应当予编号并给回执。

第二十四条 登记机构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申请人提交的房地产权利证书的真实性;
(二)各申请文件所证明事实的关联性;
(三)申请登记主体、申请登记房地产、申请登记内容等申请登记事项与申请文件所证明事实的一致性;
(四)申请登记事项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房地产权利不冲突;
(五)不存在本条例规定的不予登记、驳回登记或者暂缓登记的情形。
申请登记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或者进一步询问申请人;仍不能证明的,登记机构应当实地查看或者要求申请人提交有关情况的公证书或者其他具有法定证明力的文件。
经审查,申请人的申请符合规定的,登记机构应当在本条例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核准登记,确认其房地产权利,颁发房地产权利证书;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予以驳回登记申请,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对驳回登记申请不服的,可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登记机构申请复审。
登记机构应当自收到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对登记申请重新审查,并作出复审决定。申请人对登记机构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构可作出暂缓登记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一)产权纠纷尚未解决的;
(二)涉及违法用地、违章建筑事项,未经处理或者正在处理之中的;
(三)受理申请后发现申请文件需要修正或者补齐的;
(四)发生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二)、(三)、(四)、(五)项情形而需暂缓登记的;
(五)法律、法规、市政府规章规定应当暂缓登记的其他事由。
暂缓登记事由消失后,登记机构应当予核准登记。
第二节 初始登记

第二十七条 凡未经登记机构确认其房地产权利、领取房地产权利证书的土地使用人以及建筑物、附着物的所有人应当申请初始登记。但符合本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者除外。

第二十八条 权利人应当自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起三十日内,取得建筑物、附着物竣工验收证明之日起六十日内,申请初始登记。

第二十九条 申请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初始登记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包括:个人身份证明,或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证明,或者国家机关负责人证明,或者市政府批准设立组织的文件和该组织负责人证明。境外企业、组织提供的身份证明应当按规定经过公证或者认证;
(三)土地权属证明,包括:
1.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
(1)土地使用合同书。根据土地使用合同书规定由权利人自行征地的,应当同时提交征地补偿协议书;
(2)付清地价款证明;
2.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
(1)市政府批准用地文件;
(2)用地红线图;
(3)征地补偿协议书;
3.以其他合法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提交有关证明文件;
(四)登记机构认可的测量机构出具的实地测绘结果报告书。

第三十条 申请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初始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初始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土地使用权属证明;
(四)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五)竣工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六)竣工测绘报告;
(七)竣工结算文件。

第三十一条 属违法用地、违章建筑,但经处理并准许留用的,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交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三十二条 登记机构应当在房地产登记簿和房地产权利证书中,根据不同土地权属来源分别标明“行政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减地价土地”、“免地价土地”、“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字样。
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分类由登记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三条 初始登记经审查符合规定的,登记机构应当在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公告期为三十日。
对初步审定无异议的,公告期满后,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核准登记,并向申请人颁发房地产权利证书。

第三十四条 对初始登记公告的初步审定提出异议的,登记机构应当自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书面异议的副本送达登记申请人。登记申请人应当自接到书面异议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登记机构作出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的,予以撤销初步审定,驳回登记申请。
登记机构对异议和登记申请人的答复进行调查核实,认为异议成立或者不成立的,登记机构应当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登记机构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土地使用年期届满,经批准续期使用的,应当按本节规定办理初始登记。
已办理初始登记的房地产增加面积的,增加部分应当按本节规定办理初始登记。
第三节 转移登记

第三十六条 经初始登记的房地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自合同或者其他法律文件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办理转移登记:
(一)买卖;
(二)赠与;
(三)交换;
(四)继承;
(五)共有房地产的分割;
(六)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强制性转移;
(七)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作出的其他强制性转移。

第三十七条 申请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书》;
(二)房地产权利证书;
(三)身份证明;
(四)买卖合同书,或者赠与书,或者继承证明文件,或者交换协议书,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或者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书,或者分割的协议书。
行政划拨、减免地价的土地,转移时按规定需补地价的,应当提交付清地价款证明书。

第三十八条 非法人企业、组织的房地产转移,应当提交其产权部门同意转移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九条 登记机构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提交税务机关出具的契税完税凭证或者减免契税凭证。登记机构应当自收到契税完税凭证或者减免契税凭证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核准转移登记,并颁发房地产权利证书。
第四节 抵押登记

第四十条 抵押房地产,抵押当事人应当于抵押合同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抵押登记。

第四十一条 申请抵押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抵押登记申请书》;
(二)房地产权利证书;
(三)身份证明;
(四)抵押合同书。
非法人企业、组织的房地产抵押,应当提交其产权部门同意抵押的批准文件。
预购的房地产抵押时,应当提交本条第一款第(一)、(三)、(四)项规定的文件和房地产买卖合同书。

第四十二条 登记机构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核准抵押登记。

第四十三条 对核准抵押登记的,登记机构在抵押人的房地产权利证书上加盖抵押专用章,并在房地产登记簿上作抵押记录。抵押记录应当包括抵押权人、抵押物的面积、抵押金额、抵押期限等内容。
预购的房地产抵押时,登记机构应当在房地产买卖合同书上加盖抵押专用章。

第四十四条 同一房地产设立若干抵押权时,应当按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分别办理抵押登记申请,并以受理申请编号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查。抵押权的顺序以核准登记的先后为序。
第五节 变更及其他登记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权利人应当自变更事实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一)房地产使用用途改变的;
(二)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发生变化的;
(三)房地产坐落名称或者房地产名称发生变化的。

第四十六条 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房地产权利证书;
(三)身份证明;
(四)改变房地产使用用途的,应当提交土地主管部门同意改变用途的批准文件及土地使用合同书,需补地价的,还应当提交付清地价款证明书;改变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的,应当提交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的批准文件。
登记机构对权利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核准变更登记,并颁发房地产权利证书。

第四十七条 建筑物、附着物倒塌、拆除的,权利人应当自事实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登记机构应当自收到权利人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核准变更登记。
房地产抵押合同终结,当事人应当自合同终结之日起十日内到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抵押登记。

第四十八条 房地产权利证书灭失的,权利人应当在《深圳特区报》或者《深圳商报》声明灭失,并向登记机构报失。申请补发的,经审查与房地产登记簿记载一致且已按规定声明灭失的,并在新颁发的房地产权利证书上注明“补发”字样。

第四十九条 房地产权利证书破损,经登记机构查验确需换领的,予以换领。

第五十条 预售房地产的,预售人应当将买卖合同报登记机构备案。
第四章 撤销核准登记

第五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构可以决定撤销全部或者部分核准登记事项:
(一)当事人对房地产不拥有合法权利的;
(二)当事人在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伪造有关证件、文件,采取欺骗手段获准登记的;
(三)登记机构审查有疏忽,核准登记不当的。
撤销核准登记的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撤销核准登记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登记规费

第五十三条 申请人向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房地产登记,应当向登记机构交纳房地产登记费。房地产登记费具体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查询、复制房地产登记簿记载信息或者其他登记信息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条 登记机构收取的房地产登记费、其他依法取得的收入,纳入非税收入管理,并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房地产登记费的一定比例应当列入登记赔偿资金,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登记机构可以向保险机构投保责任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区分不同生活场景集成各类生活用品、家居产品、智能终端、辅助器具、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平台载体。

2025年04月03日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家装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2025年04月02日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动船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全面推动公交车、公共服务车辆、货车、船舶、航空器、作业机械等绿色转型,开展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规模化应用试点。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装配式住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12月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提出持续推进装配式和全装修建筑,鼓励采用模块化部件、组合式设计、易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进行建筑内装。

2025年02月18日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定制家具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家具、服装等领域打造“生产+平台+消费者”的平台型供应链,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及时物流”,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

2025年02月12日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比如吉林省2024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居民服务数字化进程,构建旅游出行、托育养老、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智慧物业等居民服务行业数字平台,完善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