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疏解40万人至通州 办事不必“赶潮汐”——聚焦北京行政副中心六大焦点

      导读: 老百姓办事用不用都跑到通州去?行政功能疏解会带动多少人“落户”通州?房子会不会买不起?交通会不会更拥堵?看病、上学会成为难题吗?会不会再次陷入“摊大饼”式发展?北京市相关部门11月30日回应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六大焦点问题。

      参考:中国房地产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五年前景预测报告

      老百姓办事用不用都跑到通州去?行政功能疏解会带动多少人“落户”通州?房子会不会买不起?交通会不会更拥堵?看病、上学会成为难题吗?会不会再次陷入“摊大饼”式发展?北京市相关部门11月30日回应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六大焦点问题。

      办事:市民不必“涌通州”

      行政机构搬走了,但老百姓办事不用都跑到通州去。据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11月初,位于丰台区的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将过去分布在城区四处的40个委办局、198个固定窗口、740项审批事项统一放在一个楼里,除了涉密和场地受限的审批,北京将所有行政审批流程集中于一站,以前办事“跑城区”,现在“坐电梯”就行了。

      疏解:40万人带动至通州

      多少人将“落户”通州?根据北京市规划委测算,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远期将带动40万人疏解至通州。

      人口带动疏解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通过行政办公功能疏解带动其他相关功能向行政副中心疏解;二是带动非首都功能向亦庄、顺义、大兴、昌平等其他新城转移,最终共同实现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全市“天花板人口”不超过2300万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届时都将搬迁。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一些和中央机关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不需要随时和中央机关保持联系、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北京市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也可能整体或部分搬迁。

      房价:多措并举控“飞涨”

      事实上,在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消息还属于“传闻”之际,通州的房价就已一路上扬,局部区域还上演了一个月单价飞涨5000元的“神话”。一时间,通州炙手可热。不过,北京市正在通过一系列政策为通州楼市降温。

      一是“多中心”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通州、顺义、亦庄是面向未来发展的3个新城,这些区域都将成为承接北京中心区功能的阵地。

      二是“限购”。根据北京市住建委联合通州区政府于8月15日出台的《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的通知》,在符合北京现行限购政策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四类家庭,才可以购买1套通州区商品住房:一是京籍无房户;二是已有1套住房的通州户籍居民家庭,需落户通州3年(含)以上;三是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其他区县户籍居民家庭,需近3年在通州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四是在京无房的外地人,需近3年在通州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

      三是配建政策性住房。北京市规划委指出,通州将为城镇化、就业居民提供各类政策性住房,实现居住社区为本地就业、城镇化配套。
出行:“半小时交通圈”治拥堵

      “我们将在通州与中心城之间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说,还将规划面向京津冀区域的开放交通系统。整个系统包括3条轨道交通——京唐城际、京滨城际、京秦二城际;S6号线将与平谷线共同联通周边新城和北京市两个机场,缓解中心城地区的交通压力。轨道交通与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控制在100米以内。

      地铁在已有6号线和八通线的基础上,7号线还要继续东延。道路网密度将达到每平方公里9公里,是目前中心城道路网密度的1.8倍,林荫道比例达到70%。

      看病、上学:整建制引入优质资源

      目前,通州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新城建设水平还不高,与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据悉,通州将整建制引入中心城包括三甲医院、重点中小学、幼儿园等在内的优质基础教育、医疗资源。目前,已经有10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通州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约55平方公里,给中心城区各项公共服务功能疏解预留着充足的空间。

      北京是全国医疗服务中心,原本计划将通州作为对外服务医疗资源的“疏解地”,打造“国际医疗服务区”。但按照新的规划,这个功能是否还继续承担尚在研究。“即便没有这个功能,在通州配置优质医疗资源也是规划重点。”王飞说。

      发展:职住均衡不再“摊大饼”

      目前,北京市65%的就业集中在中心城区,居住与潮汐式交通问题显著。人口疏解不是简单的“挪人”,而是通过对中心城存量功能的疏解,促进通州的产城融合和职住均衡。通过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宜居宜业的通州,让就业、居住和生活都在通州。

      “我们将逐步提高通州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王飞说,通州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将不低于中心城,还会增加大学、艺术中心、大剧院、会展中心、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型体育中心、三家医院等服务设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区分不同生活场景集成各类生活用品、家居产品、智能终端、辅助器具、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平台载体。

2025年04月03日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家装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2025年04月02日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动船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全面推动公交车、公共服务车辆、货车、船舶、航空器、作业机械等绿色转型,开展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规模化应用试点。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装配式住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12月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提出持续推进装配式和全装修建筑,鼓励采用模块化部件、组合式设计、易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进行建筑内装。

2025年02月18日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定制家具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家具、服装等领域打造“生产+平台+消费者”的平台型供应链,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及时物流”,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

2025年02月12日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比如吉林省2024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居民服务数字化进程,构建旅游出行、托育养老、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智慧物业等居民服务行业数字平台,完善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