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土委近期发布公告 开发商禁止销售商品房 只能作为租赁住房出租

 导读:国土委近期发布公告 开发商禁止销售商品房 只能作为租赁住房出租。今天上午,海淀永丰20号地和大兴黄村两地块进行了现场竞拍。至此,包括昨天下午竞拍的海淀永丰18、19号地,本市4宗采用“限房价、竞地价”出让方式的试点地块全部完成现场竞拍环节。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房地中介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今天上午,海淀永丰20号地和大兴黄村两地块进行了现场竞拍。至此,包括昨天下午竞拍的海淀永丰18、19号地,本市4宗采用“限房价、竞地价”出让方式的试点地块全部完成现场竞拍环节。除了海淀20号地块被首创、天恒、中粮联合体竞得外,其他3宗因为有2家以上单位报投自持面积100%以上,按照试点地块的竞买规则,将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的投报程序,最终由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组织专家评出获胜方案并公示,因此,目前这3宗地还不能确定哪家房企获胜。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管谁拿地,包括海淀20号地,这4宗地的商品住宅都将由开发商进行自持,不得销售,并作为租赁住房出租,这就意味着拿地开发商将成为“房东”。

       拿地门槛大幅提高

       10月13日,市规划国土委发布公告,明确海淀永丰和大兴黄村的4宗地块采用“限房价、竞地价”出让方式的试点。这4宗地块均设定合理土地上限价格,当竞买报价达到合理土地上限价格时,则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现场竞报企业自持商品住房面积的方式确定竞得人。当投报商品住房面积比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竞买人投报为100%时,则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所有商品住房将由开发商进行自持,不得销售,并作为租赁住房出租。

       据了解,这种竞拍方式是本市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的创新举措,旨在推动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开发企业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这样,开发商拿到地后,将不能像以往那样通过销售的方式回收资金,虽然自持年限目前没有确定,但还是需要开发商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另外,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中除规划建设方案及企业自持商品住房运营方案外,还包括绿色建筑星级、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使用比例、全装修比例以及其他提升建筑品质和能效的产品和技术措施等内容,对开发商的建设要求也大大提高。

       开发商拿地热情不减

       尽管“限房价”的规定注定这4宗地块的利润可能不会高,但仍受到开发商的热抢。除了海淀永丰20号地,其他3宗地均有十多家开发商参加了现场竞价。

       昨天下午,率先竞价的海淀永丰18号地,共有16家单位参加竞买。经38轮报价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50亿元,转入现场竞报企业自持商品住房面积比例的程序,最终绿地、万科等4家单位投报自持面积达到100%,进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

       海淀永丰19号地除了住宅,还有部分商业,共有11家单位参加竞买。经52轮报价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59亿元,转入现场竞报企业自持商品住房面积比例的程序,最终保利、首开等4家单位投报自持面积达到100%,进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

       永丰地块竞价40轮

       今天上午,海淀20号首先进入现场竞买环节,该地块共有8家单位竞买,经40轮报价达到土地合理57.6亿元上限价格后,转入现场竞报企业自持商品住房面积比例的程序,最终由首创、天恒、中粮联合体竞得,住宅面积自持达100%,商业面积自持10%。

       大兴黄村地块,共有18家单位参加竞买,经21轮报价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36.75亿元,转入现场竞报企业自持商品住房面积比例的程序,最终,中铁、万科等7家单位投报自持面积达到100%,进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

       按照竞买规则,除了海淀永丰20号地,其他3宗地的竞买人要在现场竞投日后的第10个工作日递交投报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由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将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分后,最终确定竞得人。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的投报时间为11月29日、30日上午。

       房价预期将降低

       业内专家表示,从最终成交的地价以及企业自持的面积看,设置地价上限起到了引导市场主体理性参与竞争,将北京土地市场的地价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的效果。竞投企业自持商品住房的面积,也将增加城市的租赁住房供给,这也将满足不同层次自住性的住房需求,特别是保障以居住为目的的住房需求。

       而且,试点地块在“限房价竞地价”的同时,还执行“90/70”政策,即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占所有住房面积比例的70%以上。这更能起到保障居民的刚需、自住性需求的作用。

       另外,目前处于挂牌期的还有2宗地块,其中房山区韩村河居住用地,将全部建设“自住型商品住房”,销售价格13500元。“按照北京的土地政策实施,基本杜绝了产生高价地的可能性,也将直接影响未来售价市场,预计北京房价将快速降温,四季度涨幅将明显放缓,在自住房大量供应后,部分区域的价格很可能出现调整。”北京中原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这样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比如吉林省2024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居民服务数字化进程,构建旅游出行、托育养老、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智慧物业等居民服务行业数字平台,完善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2025年01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建筑装饰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建筑涂料、木质地板等装饰装修产品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建筑装饰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建筑涂料、木质地板等装饰装修产品标准

为推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拓展工艺美术产品应用范围,大力发展面向产品包装、室内装饰、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等行业的实用性工艺美术陈设品和装饰品。

2025年01月03日
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门窗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附我国及各省份门窗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推动门窗节能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应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8月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进一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积极梳理符合投向领域和项目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畅通内外贸商品集散运输。

2024年12月24日
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标准【附我国及各省份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标准【附我国及各省份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城市更新是指对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从而实现房屋使用、市政设施、公建配套等全面完善,产业结构、环境品质、文化传承等全面提升的建设活动。

2024年12月12日
健全公园城市等城镇人居环境领域标准【附我国及各省份城市公园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健全公园城市等城镇人居环境领域标准【附我国及各省份城市公园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7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于利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的地下空间,建设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地下停车设施的,可不收取土地价款,但地下车位不得分割销售或以租代售。

2024年12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利工程行业相关政策: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利工程行业相关政策: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中村改造行业相关政策: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中村改造行业相关政策: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5月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范围。

2024年1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