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公司所处行业为“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工程技术服务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的“专业技术服务业”(代码M74)。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公司所处行业为工程咨询服务,属于鼓励类产业。
(一)行业管理体制
1、行政主管部门
工程技术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及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1)行政主管部门
工程技术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城乡和住房建设部。
国家或地方发改委负责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投资规划,担任宏观管理职能。住建部及地方各级住建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相关行业实施具体管理,主要体现在:拟定行业管理制度、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把握;制定行业的资质标准,对行业准入实施严格管理;对从业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规范指导,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节能等责任。
(2)行业协会
本行业的行业协会包括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等,上述协会主要负责产业调查研究、对会员企业提供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等。
2、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对本公司所属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主体资质的管理。如从事工程检测的检测机构须经过住建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批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资质认定,经批准后方可开展检测业务,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工程设计单位必须依法取得住建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才能开展相应的工程设计业务。
3、行业法律和法规
为规范本行业的有序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为主体,以建设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为辅助的法律规范体系。本行业重要的法律法规列举如下:

4、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对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业提出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建筑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
(1)《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 年7 月,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年),明确提出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以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着力点,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该规划,国家将大力发展专业工程咨询服务。营造有利于工程咨询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进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高服务品质,为业主或委托方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
(2)《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1-2015 年发展纲要》
2011 年9 月,住建部印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1-2015 年发展纲要》,提出引导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业务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和提升服务能力,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以专业化发展为支撑,完善工程服务产业链,实现服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协调发展。
(3)《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2013 年2 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从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完善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改进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制度、加强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监管、推行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和担保、保证工程勘察设计合理收费和周期、健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等方面,促进勘察设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2014 年3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严格建筑规范和质量管理,强化实施监督,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和建筑质量。
(5)《“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2012 年5 月,住建部发布《“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促进建筑节能向绿色、低碳转型。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将绿色指标纳入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监管体系中,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引导和促进单体绿色建筑建设,推动既有建筑的改造。
(6)《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
2012 年2 月,国务院发布《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15 年,建筑工程耐用性、安全性普遍增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在高层建筑、住宅建筑、交通设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工业建筑等重要工程领域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工程中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智能技术含量显著增加。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