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建筑装饰和装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图)

          1、行业主管部门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我国照明工程行业主管部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行业资质管理,制定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2) 行业协会 

          中国照明学会是由照明科技工作者及有关涉及照明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生产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照明学会主要职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普及照明科学知识,提高照明学科先进技术,促进照明学科发展,推进自主创新;选派优秀科技工作者作为国际相关组织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照明科技学术活动;开展对会员和照明专业技术领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等。 

          2、行业监管体制 

          (1)行业资质管理体制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整体建筑装饰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行业的主体资格和资质进行管理,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 年 11 月 6 日颁布的《建筑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 号),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资质可以承担各类城市广场、道路、公路、建筑物外立面、公共绿地等的照明工程(含变电站、配电室);二级资质可以承担单项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 5 倍的 10kV 及以下的各类城市广场、道路、公路、建筑物外立面、公共绿地等照明工程;三级资质可以承担单项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 5 倍的 380V 及以下的城市广场、道路、公路、建筑物外立面、公共绿地等照明工程。 

          照明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甲级、乙级,其中:甲级资质可以承担本专业建设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设计业务,其规模不受限制;乙级资质可以承担本专业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设计业务。 

          豪尔赛已取得我国照明工程行业的《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和《照明工程设计专项甲级》等最高等级资质。(2)行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国家对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进行安全、质量监督的相关法规及管理体制如下: 

序号

法律法规

颁发机构

主要内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3 号,2014 8 月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2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国务院令第 653 号,

2014 7 月修订)

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393 号,2004 2 1 日实施)

国务院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4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79 号,

2017 10 月修订)

国务院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5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28 号,2004 7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3、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序号

法律法规名称

颁发机构

文件编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第 91 号发布,2011 4 月修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 22 号发布,2014 4 月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 4 号发布,2009 1 月实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3】第 33 号发布,2000 7 月修订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 21 号发布,2000 1 月实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第 28 号发布,2009

 

 

 

8 月实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 15 号发布,1999 10 月实行

8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国务院

国务院令第 530 号,2008

10 月实行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

国务院令第 253 号,2017 7 月修订

1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

国务院令第 493 号,2007 6 月实行

11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国务院

国务院令第 293 号,2015 6 月修订

12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用航空总局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用航空总局第 30 号,2013 4 月修订

13

《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安全监管总局

发改投资【20093183 号,2009 12 月实行

14

《城市照明管理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 4 号,

2010 7 月实行

15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2号,

2015 3 月实行

16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8号,

2014 10 月实行

17

《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82号,

2017 1 月修订

18

《关于印发<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的通知》

建设部

建市[2007]86 号,2007 3 月实行

19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建设部

建设部令第 89 号,2001 6 月实行

20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质【200891 号,2008 5 月实行

21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6号,

2014 2 月实行

2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质【2008121 号,2008 6 月实行

23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7号,

2014 9 月实行

24

《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

建设部

建办【200589 号,2005 9 月实行

2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

建设部

建市【2004200 号,2004 11 月实行

26

《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

建设部

建法【2002223 号,2002 9 月实行

27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公安部

公安部令第 106 号,2009 5 月实行

          4、 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1)《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2017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2)《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建科[2017]166 号) 2017 年 8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包括:1)发展更高性能的建筑节能新技术,研究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综合技术;2)提高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度,形成环境性能目标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具,发展城区建设和改造的生态规划设计技术;3)推动智慧建造技术发展,开展建筑智能传感及建筑结构自诊断等关键技术研发。 

           (3)《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市[2017]98 号) 2017 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市[2017]98 号),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 市场规模目标: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2)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促进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化施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 

           3) 技术进步目标:巩固保持超高层房屋建筑、高速铁路等领域的国际技术领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应用 BIM 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 4)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 2015 年提升 20%;到 2020 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 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 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 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 15%。 

           4)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年版) 2017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国家发改委公告 2017 年第 1 号),将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绿色建筑材料、人居环境设计服务等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5) 《“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6 年 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补齐资源环境短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 

           (6)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6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 号),要求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产业,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树立节能为本理念,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升高效节能装备技术及产品应用水平,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做大做强,促进高效节能产业快速发展。到 2020 年,高效节能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 3 万亿元。 

           (7)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 号) 2016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指出:1)要大力发展节能建筑,研发高效照明等应用关键技术,降低能源消耗;2)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研究,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 年 3 月,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纲要要求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示范性绿色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 

           (9)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2014 年 3 月,我国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该规划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顺应现代城市发展理念新趋势,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包括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智能建筑,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节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 

           (10)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京发改[2016]1586 号) 2016 年 9 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京发改[2016]1586 号),方案提出北京市“十三五”期间绿色照明工程的建设目标为:到 2020 年,累计推广 LED 高效照明产品 200 万只(套)以上;完成百家博物馆、千所学校和千个停车场的智能照明示范工程,在市政道路、市级产业园区、学校和医院等区域示范推广智能路灯控制系统,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全市公共区域 LED 高效照明产品普及应用。2016-2020 年,年均推广 LED 高效照明产品 40 万只以上。 

           综上,豪尔赛所处的照明工程行业,为我国建设发展的重要行业,系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以及实现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鼓励和扶持行业内优秀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给照明工程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定制家居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家居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店),区分不同生活场景集成各类生活用品、家居产品、智能终端、辅助器具、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打造沉浸式场景体验平台载体。

2025年04月03日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促进家装厨卫“焕新”【附我国及各省份家装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家装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发布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2025年04月02日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附我国及各省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动船舶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全面推动公交车、公共服务车辆、货车、船舶、航空器、作业机械等绿色转型,开展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规模化应用试点。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我国及部分省市钢结构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建筑钢结构球型支座产品标准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配式住宅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装配式住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4年12月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提出持续推进装配式和全装修建筑,鼓励采用模块化部件、组合式设计、易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进行建筑内装。

2025年02月18日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鼓励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附我国及各省份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定制家具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家具、服装等领域打造“生产+平台+消费者”的平台型供应链,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及时物流”,提供绿色家具全屋定制解决方案。

2025年02月12日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附我国及各省份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比如吉林省2024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加快居民服务数字化进程,构建旅游出行、托育养老、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智慧物业等居民服务行业数字平台,完善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