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内容:
一、科学调控市场供给
武汉市要编制2018年至2022年住房发展规划,提高公租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住房供应中的比例。2018年12月30日前,将住房发展规划报我厅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除武汉外的市、县要结合当地住房库存、棚改计划、销售量价、经济发展、人口变化等情况,编制2018年至2022年住房发展规划,会商国土部门合理确定各类住房及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2018年11月30日前,各县(市)住房发展规划报所属市、州政府备案。2018年12月30日前,各市、州将本级及所辖县(市)住房发展规划报我厅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小于6个月的城市,要督促开发企业加快商品住房项目建设进度和上市节奏;对具备预售条件经督办仍拖延上市的项目,记入开发企业不良信用记录并暂缓办理资质升级;每季度末向社会公布下一季度预计达到销售条件的商品住房项目清单,稳定市场预期。
二、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武汉市要加快推进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按照先租后买的原则,结合市场实际,进一步完善住房限购措施;按照职住平衡的原则,多渠道供应租赁住房,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促进地方产业、就业、住房供给与人口流动相协调。房价上涨快、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不足6个月的城市,要适时启动住房限购措施,遏制投机炒作。
三、加强房价地价联动
各地要把当地房价控制目标分解到每个月度,引导开发企业合理申报预售价格,对不接受政府价格指导的项目,暂缓办理预售许可。要会商国土部门,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根据当地房价控制目标,限定不同区域最高房价管控目标,在土地出让环节公布项目房价控制限额,鼓励采取“限房价、竞地价”等方式出让土地,引导企业理性竞买土地,防止地价推涨房价。
四、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会商制度,综合研判商品房销售量价、库存消化周期、供地规模、房地产贷款比重及房贷价值比等,提高市场风险预警预判能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购房、购地融资违法违规行为整治,严控加杠杆行为。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将认购行为纳入合同网签环节管理,防止认购协议及购房合同违规更名炒买炒卖;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倡导采取公证摇号方式公开销售;完善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细化交付标准,从源头减少购房矛盾纠纷,确保市场稳定。
购房套数 |
第一套 |
第二套 |
第三套 |
本地户籍 |
在武汉无房无贷,则在限购区域购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 |
在武汉市拥有1套住房(无论贷款结清与否),则在限购区域买房,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住宅(144平以上)首付比例不低于70%。 |
在武汉市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则不得在限购区域内购房。 |
外地户籍 |
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2年(含2年)在武汉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者个人所得税证明,首付比例不低于30%。 |
在武汉市已经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则不得在限购区域内购房。 |
|
限购区域 |
武汉市住房限购范围除七个中心城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不含汉南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外,新增东西湖区、江夏区、黄陂区的部分区域; |
||
购房材料 |
|||
个人购商品房(无抵押) |
不动产交易报税登记申请表。 |
||
《不动产权属证明》(《商品房权属证明书》或《商品房初始登记证明》)和《土地分割登记证明》(土地分割登记号)或《不动产权证书》(《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
|||
商品房买卖合同、房产分户图、购房发票、湖北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用收据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信息查询结果告知单》买方身份证明、买方婚姻状况证明、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办理的提供)、监护关系证明、监护人身份证明(购房人为未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提供)、买方及家庭成员户籍、买方家庭成员身份证明。 |
|||
个人购商品房(有抵押) |
不动产交易报税登记申请表。 |
||
《不动产权属证明》(《商品房权属证明书》或《商品房初始登记证明》)和《土地分割登记证明》(土地分割登记号)或《不动产权证书》(《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
|||
商品房买卖合同、房产分户图、购房发票、湖北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用收据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信息查询结果告知单》买方身份证明、买方婚姻状况证明、不动产抵押登记申请书或期房抵押换发他项权证申请书、抵押权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明、《不动产登记证明》(或《期房抵押证明书》《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证明》)、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办理的提供)、监护关系证明、监护人身份证明(购房人为未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提供)、买方及家庭成员户籍、买方家庭成员身份证明。 |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