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以促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必须通过规划加以引导规范,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划,是理清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工作重点,为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指明方向和提供保障的有效措施。
这位负责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应对资源和环境压力,《指南》要求各地谋划本地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推动循环型农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培育和促进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相关地区建设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强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绿色消费模式;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技术、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指南》还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建议缺水地区重点在规划中体现对水的节约、循环利用、污水减排、海水淡化等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等情况;产业比较落后,能耗高,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在规划中重点体现产业节能、降耗、减排的相关指标。
这位负责人说,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
2010年,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在规划、投资、产业、价格、信贷、债权融资产品、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上市融资、利用国外资金等方面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我国加工贸易防止“两高一资”的抬头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将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避免大起大落。中国加工贸易产生巨额顺差,其实质是外资企业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全球化背景下,两国贸易的顺差不能反映两国实质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则是多国投资利益的综合体现。“全球化背景下,现有贸易统计方式不能如实反映国际贸易的利益格局,我国正在积极推动贸易统计方式调整的研究。”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时这样表示。蒋耀平还指出,我国将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避免大起大落,加工贸易政策将在稳定中继续完善。
顺差在中国利益在全球
蒋耀平指出,加工贸易的顺差产生在中国,但利益被全球分享。他说,中国加工贸易产生巨额顺差,其实质是外资企业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全球化背景下两国贸易的顺差不能反映两国实质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则是多国投资利益的综合体现。
蒋耀平表示,只有坚持反映国际分工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和利益关系,才可以真正体现出国际贸易的利益所在。他特别提到“增信释疑”四个字,他说,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增信释疑。我国加工贸易顺差是全球利益的共享,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全球经济失衡产生的根源。过去,我国凭借生产要素市场的比较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包括核心零部件的集群转移。在全球化格局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单看加工贸易顺差数据。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依托在技术、标准和软件方面的垄断优势,占据产业链的制高点,在各个环节获取丰厚利益,而中国企业仅在加工、组装环节受益。
蒋耀平指出,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在现有的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下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现有的国际经济地位以及现有发展水平和基础看,我国仍处于发展加工贸易不可逾越的阶段。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发展加工贸易
在目前情况下,可解决就业并对促进我国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机遇。他同时表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取决于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不是单一企业或单一产品可以轻易跨越。要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发展关键零部件、核心专利和建立标准,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完全有可能利用产业调整带来的机遇,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
蒋耀平表示,我国将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避免大起大落,加工贸易政策在稳定中继续完善。我国将推进加工贸易政策的转型升级,出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向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高端转移,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稳步推动向中西部转移,鼓励增量向特殊监管区域集中,注重节能环保,防止“两高一资”的抬头。同时,我国正在研究和探索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措施。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