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将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避免大起大落。中国加工贸易产生巨额顺差,其实质是外资企业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全球化背景下,两国贸易的顺差不能反映两国实质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则是多国投资利益的综合体现。“全球化背景下,现有贸易统计方式不能如实反映国际贸易的利益格局,我国正在积极推动贸易统计方式调整的研究。”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时这样表示。蒋耀平还指出,我国将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避免大起大落,加工贸易政策将在稳定中继续完善。
顺差在中国利益在全球
蒋耀平指出,加工贸易的顺差产生在中国,但利益被全球分享。他说,中国加工贸易产生巨额顺差,其实质是外资企业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全球化背景下两国贸易的顺差不能反映两国实质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则是多国投资利益的综合体现。
蒋耀平表示,只有坚持反映国际分工全球化的客观现实和利益关系,才可以真正体现出国际贸易的利益所在。他特别提到“增信释疑”四个字,他说,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增信释疑。我国加工贸易顺差是全球利益的共享,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全球经济失衡产生的根源。过去,我国凭借生产要素市场的比较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包括核心零部件的集群转移。在全球化格局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单看加工贸易顺差数据。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依托在技术、标准和软件方面的垄断优势,占据产业链的制高点,在各个环节获取丰厚利益,而中国企业仅在加工、组装环节受益。
蒋耀平指出,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在现有的全球经济分工格局下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现有的国际经济地位以及现有发展水平和基础看,我国仍处于发展加工贸易不可逾越的阶段。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发展加工贸易
在目前情况下,可解决就业并对促进我国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机遇。他同时表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取决于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不是单一企业或单一产品可以轻易跨越。要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发展关键零部件、核心专利和建立标准,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完全有可能利用产业调整带来的机遇,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
蒋耀平表示,我国将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避免大起大落,加工贸易政策在稳定中继续完善。我国将推进加工贸易政策的转型升级,出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向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高端转移,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稳步推动向中西部转移,鼓励增量向特殊监管区域集中,注重节能环保,防止“两高一资”的抬头。同时,我国正在研究和探索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措施。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