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人社部专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以解决养老金“双轨制”

  导读:人社部专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以解决养老金“双轨制”,胡晓义说,党中央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之一提出,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近年社会关注的“双轨制”问题的积极回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说,人社部门不断完善方案设计,按中央决策出台实施,解决养老金“双轨制”。

  按中央决策完善方案

  胡晓义说,党中央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之一提出,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近年社会关注的“双轨制”问题的积极回应。

  “总的思路是依法依规,适应特点,平稳过渡。”胡晓义说,“按照我们对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初步学习、领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大体应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总体一致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模式,体现公平。二是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济,均衡单位负担;三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水平与个人历年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挂钩,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更好体现整个职业生涯的贡献。四是改革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五是建立职业年金,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过程中,要做好新老制度衔接,力求平稳顺利。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有关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并在局部地区进行了试点。”胡晓义说,“我们将继续深入调研,细化方案设计和测算,并在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凝聚共识,不断完善方案设计,适时出台实施。”

  解决“双轨制”必须提上日程

  胡晓义介绍,目前各国对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安排,有的是统一制度(单轨),有的是分别建立制度(双轨)。但总的趋势是在基本制度上逐步合并,在具体政策上体现职业差别。

  他介绍,我国的养老保险“双轨制”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退休制度是大体一致的——职工都不缴社保费,退休时都按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金,都由单位负责。

  1984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逐步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需求十分迫切,必须率先推进。

  因此,80年代中后期,各地进行改革试点;1991年国务院总结试点探索经验,作出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经多年完善,逐步确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而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不像企业那样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所以虽然也有一些地方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但总体进程相对滞后,单位和个人没有缴费,仍按‘最后的’基本工资计发退休金,仍由单位负责保障。”胡晓义说。

  他指出,由于筹资渠道、保障方式、待遇确定机制不同,在一些同类人员的待遇水平上也出现明显差别,形成了社会上热议的“双轨制”现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作为再分配重要手段的社会保障要更加注重公平,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关系。”胡晓义说,“而‘双轨制’的长期存在引发了社会矛盾,显然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因此,不论国际上的各种制度安排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双轨制”问题必须提上改革日程,这位副部长说。

  胡晓义强调,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单轨制”变为特定时期的“双轨”并行,再到今后逐步“并轨”,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从四方面入手解决“双轨制”

  胡晓义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一是逐步化解“双轨制”矛盾,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逐步化解同类人员养老待遇差别奠定基础,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二是要有利于实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党中央确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方针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其中全覆盖也应当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内。

  三是有利于更好保障各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权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金社会统筹,按照“大数法则”调剂使用基金,有利于均衡各单位的负担,确保各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四是有利于保障人员流动时养老关系顺畅转移接续,实行大体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工无论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怎么流动,养老保险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4-2018)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为促进循环经济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为促进城市更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8月国家疾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升社区环境与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

2025年08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发布的《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四川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

我国及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河北省发布的《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县乡村金融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县乡村金融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等发布《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

2025年08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