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技术从源头防堵信息泄露 央行下月推行“支付标记化”

 导读:新技术从源头防堵信息泄露 央行下月推行“支付标记化”。近年来,银行卡遭盗刷、电信诈骗等案件频发,而信息泄露已成支付安全风险的源头。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近年来,银行卡遭盗刷、电信诈骗等案件频发,而信息泄露已成支付安全风险的源头。

        11月22日,多位支付机构人士透露,央行于11月9日下发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 支付标记化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强调自2016年12月1日起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

        与此同时,可以注意到,上述《规范》还提出了支付标记化技术的基本架构,规定了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的系统接口、安全、风险控制等要求。

        今年7月,央行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自2016年12月1日起,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应使用支付标记化技术。

        “按照要求,这个月底就执行(支付标记化)了”。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坦言,“现在大家都基本实行这种标记化,以防止信息泄露。”

        多位支付人士还表示,标记化处理有利于降低敏感信息的泄露风险,确保交易账户安全,而其所在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支付标记化技术方面的改造。

        部分支付机构正进行技术改造

        下月起,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将全面实行支付标记化技术。

        从多位支付人士处获悉,他们已收到央行下发的上述《规范》。

        从获得的《规范》要求来看,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要严格落实《通知》,自2016年12月1日起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从源头切实防范支付安全风险。

        可以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份,央行就下发了上述《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加强对支付敏感信息的内控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且从12月1日起全面实行支付技术标记化技术处理数据。

        “在接到央行的《通知》后,我们第一时间从技术层面对持卡人及商户的敏感信息进行标记化处理,其中敏感信息涉及到持卡人层面的卡号等信息,以及商户层面的企业经营信息、身份证号等,目前已经完成了技术方面的全部改造。”乐富支付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公司还将不断加强对风险的主动管理,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运用于风险监控和防范。

        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也表示,“其实(支付标记化)我们都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再进行一下优化就可以了。”

        另一家收到上述《规范》的支付机构人士亦坦言,“目前是在根据监管的规定来研究落实的方案,与各家合作银行等联合来进行技术改造。”

        可以注意到,早在2013年,中国银联就启动了支付标记化技术研究和产品实施工作,以及系统开发与测试、产品试点应用等。

        此外,还获悉,今年7月,中国银联发布了《中国银联支付标记化技术指引》,阐述了支付标记化提出背景、技术方案、典型的应用场景以及对持卡人、商户、收单机构等所产生的影响。

        从源头遏制信息泄露

        近年来,支付信息泄露、银行卡遭盗刷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可以注意到,监管层推行的支付标记化技术无疑是从源头上封堵信息泄露的重要方式之一。

        所谓支付标记化技术,是由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于2014年正式发布的一项最新技术,原理在于通过标记(token)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上述《规范》表示,“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为保护支付敏感信息,提升支付安全,防范信息泄露和欺诈交易,在移动支付业务中逐步引入了支付标记化技术,通过支付标记限定,从源头遏制信息泄露,最大程度上保障用户交易安全。”

        那么,采用支付标记化技术后,持卡人是否能免于信息泄露呢?

        此前,银联方面的分析指出,采用支付标记化方案后,商户可以通过“支付标记”来替换主账号PAN信息,且该支付标记可限定在该商户下单独使用,从而消除相应风险。

        上述乐富支付相关业务负责人也分析表示,标记化处理有利于降低敏感信息的泄露风险,从而降低用户遭遇欺诈交易的几率,而技术改造将给公司商户和广大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增加一道保障。

        丰瑞祥&祥付宝营销总裁李紫建亦表示,未来五年,移动支付的规模将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态势。在此期间,各种风险事件将会不断呈现,尤其是伪卡造成的盗刷损失,在让用户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失去用户对银行、支付机构的信任。而实行支付标记的意义就在于防范信息泄漏,从源头管控加上政策监管来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促进行业的积极创新,确保交易账户更安全。

        不过,李紫建表示,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实行支付标记的过程中,要注意严格管控接入企业的信用资质和应对风险事件的管控能力。同时,还需注意因支付标记带来的数据返回延迟、差错无法处理等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为促进城市更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8月国家疾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升社区环境与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

2025年08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发布的《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四川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

我国及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相关政策:加强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河北省发布的《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县乡村金融服务

我国及部分省市金融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完善县乡村金融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等发布《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体育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发展体育与旅游相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

我国及部分省市体育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发展体育与旅游相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体育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体育旅游行业稳定发展,比如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