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环境保护税草案初审 利好环保产业

导读: 环境保护税草案初审 利好环保产业。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继“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以及201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环境保护税的脚步已经日益临近。 

相关报告《2017-2022年中国环保设备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这是“税收法定原则”在立法法中落实之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第一部税收法律草案。 

  8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继“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以及2015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后,环境保护税的脚步已经日益临近。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环境保护税的推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治理体系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式为主,转变为市场手段为主。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监管成本,更能激发市场活力,一举多得。 

  草案初审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草案说明时曾经表示,此次立法是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现行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转移。也就是说,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将作为环境保护税的税额下限。 

  而该法一旦表决通过,1979年确立的环保排污费制度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草案规定,环保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征税对象则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税额方面,草案规定:大气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元,水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1.4元,固体废物按不同种类分别为每吨5-1000元,噪声则按超标分贝数,税额为每月350元至11200元。鉴于目前部分省市已经上调了排污费收费标准,草案中还规定,税额标准可以向上浮动。 

  草案还规定了免税的范围。即:对农业生产排放的应税污染物,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免征环保税。 

  二氧化碳是否应该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征税范围?此前业内一直存在争议。对此,楼继伟明确表示,二氧化碳暂不纳入到征收范围。 

  征收方面,草案还规定了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分工。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管理,环保主管部门则负责依法对污染物监测管理,环保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定期交换有关纳税信息资料。 

  据了解,环境保护税的征收主旨是“多排放多纳税,少排放少纳税”。开征之后,其收入也将全部归地方所有。 

  按照立法程序,列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律案,经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再交各代表团进行审议,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议表决稿,最后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专家表示,进展顺利的话,环境保护税法最快或于年内出台。 

  利好环保产业 

  如果按照客户进行分类,环保产业大致可分为市政和工业两大类。过去十多年间,环保产业的客户主要还是市政,政府买单让环保企业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 

  工业方面,虽然也排放大量污染物,但由于环保执法不严等原因,市场需求一直较小。2015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决定在工业领域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即由此前的“谁污染、谁治理”改为“谁污染、谁付费”,希望借此解决工业企业的污染物超标排放问题。 

  不过,第三方治理模式实施一年多来,推广却十分缓慢,真正落地的项目寥寥无几。 

  骆建华表示,未来环境保护税推出以后,与此前新环保法中规定的“按日计罚”制度、环境司法手段等相结合,有助于给排污企业施压压力,促使其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企业如果觉得污染物排放多了,交税是个沉重的负担,就会有治理的动力,这样对于第三方治理和环保产业来说也是件好事。”他说。 

  不过,目前的环境保护税法也仅仅是第一步。理论上讲,环保税的税额应该高于治理成本,企业才能有治理的动力。以此次草案规定的大气污染物税额为例,每污染当量为1.2元,而二氧化硫每公斤的治理成本则是1.9元左右,企业可能宁愿交税也不会去治理。 

  “当然,地方还可以根据本地情况,把税额标准适当向上浮动,这样就可以起到调节作用。”骆建华说。 

  不光要有反向的压力,还要有正向的激励措施,类似首钢、宝钢等环保设施好、排放污染物比标准少很多的企业,应该可以对环保税进行减免。草案中规定,为鼓励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0%的,减半征收环境保护税。 

  骆建华表示,环境保护税的推出是一个标志性,过去政府主要基于行政命令的办法进行环境治理,将来将更多基于市场手段,利用税收杠杆、价格杠杆等来撬动。这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的大背景也吻合,过去是计划经济,现在则以市场经济为主。 

  “光靠政府手段控制污染很难,而且监管成本过高,全国几百万污染企业需要大量的执法人员。”骆建华说,“将来,实施环境保护税后,再结合排污权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成本内部化措施等,可以降低监管成本,更能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市场需求,一举多得。”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也曾经表示,征收环境保护税并不是为了增加税收,而是鼓励企业减少排污。通过税收手段促进社会节能减排、引导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QL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养老机构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3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改造提升,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博物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博物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博物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博物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近些年来,为促进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鼓励因地制宜布局文化设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为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专业能力本领,加强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信息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为促进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参与脱硫脱硝除尘、市政污水处理、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为推动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国际征信交流,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征信机构。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2025年04月02日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知识产权服务指对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活动。

2025年04月01日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附我国及各省份商业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附我国及各省份商业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促进商业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探索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有效衔接。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法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法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

近些年来,为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025年03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