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 形成全面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科学化和治理手段精细化,形成全面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行业现状调研及十三五盈利空间预测报告》
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科学化和治理手段精细化,形成全面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
第一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合理界定政府和社会多元治理的权限范围,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平等发展环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转变。建立法治型社会治理制度,引导和推动各类主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规则、程序参与社会治理。运用现代技术改进政府治理方式,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
改进基层治理方式。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化建设,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效应,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优化城乡社区布局,实行“组团式”服务管理,提升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推进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力度,拓展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民政事务、综治警务、环境养护等服务项目,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完善社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引导外来人口平等融入。
健全社会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强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引导,依法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进一步厘清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边界,构建“政社互动”新模式,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发挥村(居)委会的群众自治性组织作用,引导社区群众依法参与社区事务、财务和集体资产等管理,居委会、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分别达到92%、97%。
第二节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稳妥推进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扶持发展一批示范性社会组织。建立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全省登记的社会组织达11.5万个。
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推动政府部分行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技术服务等职能有序转移,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常态机制。完善社会组织扶持保障政策,探索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强化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大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 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动社会治理向前端、向基层延伸,强化趋势判断,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提升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专业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途径,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0%。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大力推行“阳光信访”,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注重信访问题源头防控,形成有效的对话和协商制度。加强多部门协调,实施综合决策,维护群众合理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业,重点加强对特殊人群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受伤害人群的专业心理疏导和矫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