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时期江西省将着力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比重明显提高、水平明显提升。
参考《2017-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比重明显提高、水平明显提升。
专栏1 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 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工程
支持以“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2825万亩。
(二) 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600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点),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三) 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通过抓基地、培龙头、建市场,培育壮大75个农业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00个,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70家以上,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30家以上。
(四)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工程
创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成海南农作物南繁育种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巩固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每年重点推广10项农业重大技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10个以上省级农业技术集成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五) 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工程
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1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35%。实施规模集中供气沼气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节水技术改造等工程,到2020年,全省农村沼气用户达200万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
(六) 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
实施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品牌战略,围绕生猪、茶叶、特色果蔬、特色渔业等产业,打造一批核心品牌。至2020年,我省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个。
(七)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推进农产品互联网络建设,建成覆盖全省所有乡镇的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网点,推动“123+N”智慧农业建设。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超过2万个,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培育100个网络交易额超亿元的骨干企业。
(八)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到2020年,全省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500项以上,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质量监管基本实现有标可依,“三品一标”数量达5000个以上。创建30个以上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面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到2020年,所有农产品质检查项目通过验收,建成覆盖省、市、县和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九)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
开展各种农村实用人才经营管理与技能培训,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5年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66万名,其中新型职业农民15万名。
(十) 农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1个南方水稻气象重点实验室和水稻、柑橘、油茶、水产等4个农业气象技术示范基地。建设1个省级、11个市级、100个县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250个左右农业气候资源自动监测站。
专栏2 重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导向
(一) 石化产业
实施芳烃项目,延伸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推进氟、盐化工向下游深加工发展,提高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完善有机硅下游产品链,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及有机化工原料等高端石化产品。打造九江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永修世界领先的有机硅产业基地、赣州国内重要的氟化工基地、抚州高新区国内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樟树和新干盐化工产业基地等。
(二) 钢铁产业
推动钢铁产能向九江沿江布局,新余、南昌等重点发展钢铁资源开发、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近钢”多元产业。打造九江沿江新型钢铁产业基地、新余特钢及钢材深加工基地、萍乡粉末冶金基地和棒线精品基地、进贤钢结构基地等。
(三) 有色产业
重点发展高纯阴极铜及铜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高性能硬质合金及硬面材料、特种稀土功能材料等产品。打造鹰潭、上饶、南昌世界级铜冶炼及铜产品加工基地,赣州国际领先的钨和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南方离子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宜春、新余国内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等。
(四) 食品产业
依托工业园区和自身优势,推进南昌、宜春、上饶、九江、抚州、吉安、赣州、新余等特色食品、饮料、酿酒、粮油等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打造10个以上产值过百亿元的食品产业基地。
(五) 建材产业
支持企业利用新一代技术对现有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墙体材料向轻质、高强、自保温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工业陶瓷和玻纤复合材料。打造高安世界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萍乡国内领先的工业陶瓷产业基地和环保陶瓷基地、九江和上犹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赣州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六) 建筑产业
推进南昌、抚州、上饶、吉安等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建筑产业园和总部基地,建成5个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生产基地,培育10家拥有建筑产业现代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
(七) 纺织服装产业
加快共青城羽绒服装、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奉新棉纺织、宜春和新余麻纺、南康西服西裤等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高水平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
专栏3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程
(一) 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工程
推进以南昌、吉安、九江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形成10-12个电子信息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强LED产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大力发展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和器件封装。
(二) 生物医药产业工程
重点实施中药现代化、化学药物发展、高性能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制造技术应用等工程,建设南昌、宜春、抚州、赣州、吉安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企业集团达到4家左右,单品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中药产品达到5个以上。
(三) 节能环保产业工程
重点打造南昌节能环保产业研发和服务核心集聚区、萍乡环保产业集聚区、赣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新余节能装备制造和环保服务业集聚区等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全省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领域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20家左右,全省钢铁和有色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稀贵金属回收利用规模分别达到700万吨、50万吨、10万吨。
(四) 新能源产业工程
以上饶、新余、九江及南昌等为重点,推动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力争打造2-4家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设2-3个产业高度聚集的特色新能源产业园区,实现硅片20000兆瓦、电池片10000兆瓦、组件10000兆瓦的生产能力。
(五) 新材料产业工程
加快建设鹰潭、南昌和抚州铜新材料产业基地,赣州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新余、九江和萍乡钢铁新材料产业基地,九江生物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高频覆铜板等高端铜基新材料、大尺寸单晶硅、生物质纤维、石墨烯、高性能Low-E玻璃、新型防腐涂料等新材料实现批量生产和规模应用。到2020年,全省材料行业高端下游制品产值达行业总产值60%以上。
(六) 航空产业工程
重点实施高端航空制造基地建设、民机机体大部件制造及转包、通航飞机、机载系统及地面设备开发等工程,加快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等建设,实施一批通用航空运营基地项目。到2020年,力争先进教练飞机年产达到36架、大飞机部件年产25架份、直升机年产600架、无人机达到100架、通用飞机年产100架。
(七)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工程
推进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赣州、萍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全省汽车年产能突破160万辆;推进九江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南昌豪华游艇等船舶工业基地建设。
(八) 新能源汽车产业工程
加快锂云母提锂技术研发和提升,推进纯电动专用车辆、混合动力客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宜春、新余、赣州、吉安锂电产业集聚区和南昌、九江、抚州、赣州、宜春、上饶、萍乡电动汽车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形成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生产能力20亿安时,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50万辆。
第一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以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为目标,加快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外包,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全业务流程融合,促进我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金融服务业。完善和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加强金融体制、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培育壮大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加快建设南昌、赣州两大金融核心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金融特色街区、金融超市等,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
现代物流业。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着力打造昌九核心物流集聚带,赣中南、赣西、赣东北、赣东南省级重要物流集聚带,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龙头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电子商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推广普及应用,积极拓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新领域,大力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及品牌,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服务外包业。顺应服务智能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新特征,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做大做强南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提挡升级,拓展高端服务外包市场。
节能环保服务业。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节能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推进节能环保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环境托管服务试点。
加快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商务咨询、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其它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同步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
第二节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趋势,发展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供给,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商贸流通业。深化流通机制、流通模式、流通方式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城市商业智能化、农村市场现代化、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推动工商、农商、商旅联动,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线上与线下协调发展、内贸外贸融合发展。
健康养老服务业。依托生态优势、医药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与文化、旅游、医疗、家政、体育相互融合的新业态,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健康养老集聚区和连锁集团,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
住宿餐饮业。大力推进食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位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酒店和赣菜品牌,努力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发展新格局。
家庭服务业。重点规范和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母婴护理等服务,整合、升级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推进家庭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
房地产业。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推动法律服务、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其它重点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第三节 着力建设旅游强省
加快构建开放有序、业态多样、产品丰富、协调发展的旅游业发展体系,全面打响“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打造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推动传统旅游景区向旅游经济综合体转变,重点培育5个左右的复合旅游著名景区,打造20个5A级、150个4A级旅游景区。实施精品旅游圈(线、区)工程,优化整合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多看点的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集群。推动浙闽赣皖国家东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旅游+”行动计划,促进旅游与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等领域互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养生养老游、自驾车营地游、农业观光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加强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类旅游资源开发,支持中小旅游企业提升特色化和专业化水平,推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实施入境旅游促进工程。
第四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消除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性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扩大政府采购服务范围,推动竞争性购买第三方公共服务。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支持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专项能力考核,提升服务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着力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和价格等政策。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集聚区创建、龙头企业认定、领军人才培育、品牌创建等工程,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健全服务业统计体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