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将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导读: “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将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共享经济产业行业现状调研及十三五盈利空间预测报告

  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建设信用山东。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115覆盖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基础,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大力实施政务信息公开、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区域信用合作、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建设、信用人才培养、信用山东文化品牌创建等系列工程。突出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融资借贷、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覆盖各行政区域、涵盖所有信用主体,依法推动各类数据共建共享,促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等制度,严厉打击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建设平安山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综治工作体制机制和经费保障体系,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村(社区)综治办实体化建设,深化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调解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严密防范、116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立体监控和严厉精准打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反恐怖、反邪教、反渗透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依法加强对互联网、新媒体的监管,强化舆情监测和应对,提升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能力。

  建设食安山东。深入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实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提升监管执法和技术支撑能力,构建全程追溯制度,实现抽检监测、现场检查全覆盖,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治理体系,以零容忍举措依法严惩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全面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统筹病死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持续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加强展示和推介,塑造“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良好形象。

  加强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推进实现省、市、县、乡和行政村安全生产责任五级覆盖。

  按照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都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严格依法治理,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执法信息化水平。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监管和治理,继续开展道路117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深化危化品、油气管道、非煤矿山、煤矿、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和海上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治本攻坚。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体系,提升事前预警、事中救援、事后恢复的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加强防汛抗旱、气象、地质、测绘、地震、消防、人防、海边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到“十三五”末,全省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

  专栏13:重大民生行动计划

  (一)学有所教

  全面改善9765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建设中小学2963所,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高校国际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

  (二)就业促进

  实施高技能人才管理工程和新成长劳动力技能提升、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在岗职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力技能提升等计划,健全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支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计划。

  (三)全民参保

  大幅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群体参加职工保险比例。加强公118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四)住有所居

  完成180万户棚户区改造,改善城乡结合部、独立工矿区等居民居住条件。199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毕。通过提供公租房、发放住房补贴等方式,提高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居住水平。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5%。

  (五)全民健康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项目、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项目、健康扶贫项目、健康管理与促进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项目,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提升中医药临床科研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电子健康档案和1份健康卡。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等重点康复工程。

  (六)全民健身

  加强足球场地、县级公共体育场、县级以下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建设,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100%。(七)老有所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支援平台,推进长期照护体系嵌入社区,推动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实施千万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试点示范。加强老年养护院、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附我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附我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提出鼓励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用工指导、人才招聘、组织关系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人力资源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面向创业主体组织专场招聘或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乡规划行业相关政策: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乡规划行业相关政策: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和节能降碳改造,到2030年,新增一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养老机构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3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改造提升,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博物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博物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博物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博物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近些年来,为促进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鼓励因地制宜布局文化设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为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专业能力本领,加强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信息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为促进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参与脱硫脱硝除尘、市政污水处理、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2025年04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