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发展规划。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公共设施管理行业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管理运行、评估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对口交流支援制度,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向周边农村居民开放。加强乡(镇)、村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施改造、设备更新、人员培训,提供安全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改造力度。到2020年,农村幸福院或日间照料中心设施服务功能覆盖全部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文化、体育、科普、法律宣传等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发展便民利民服务。推动公用事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对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
鼓励邮政、快递、金融、电信、供销、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单位在农村社区设点服务。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鼓励发展餐饮、超市、维修、家政、中介、配送等服务。完善农业生产保障性服务,健全农机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机构与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益性服务。
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实施特色村居保护工程,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分类指导、梯次推进76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撤销合并社区内原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鼓励驻村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专栏9: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行动
(一)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农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中,济南、青岛等市城区年均增长6-8万人;淄博、烟台、潍坊、临沂等市城区年均增长3-4万人;其他设区城市和经济强县(市)城区年均增长1-2万人;一般县(市)城区年均增长0.5万人以上;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重点吸纳就地转移人口。
(二)新生中小城市
以镇区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经济规模为基准,加快一批符合条件的县城和特大镇整合提升,培育形成20个左右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生中小城市。
(三)特色小城镇
选择一批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通过扩权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智能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镇,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