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将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保持森林、荒漠、草原、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服务功能。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保持森林、荒漠、草原、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服务功能。
第一节 构建“三屏五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地县依据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科学合理发展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构建以“三屏五区” 为主要支撑的生态安全屏障。完善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科学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统筹规划国土利用、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建设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深化生态保护管理改革,规范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归并位置相连、均质性强、保护对象相同的各类禁止开发区。
第二节 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广节水、节材、节地、节矿技术,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城镇节水,推进企业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耕地红线和基本草场保护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分配管理制度。
专栏21 资源节约和管理
01节水
发展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加强城镇节水,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推广节水器具,更新改造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抓好工业节水,促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废水处理回用。
02节地
强化土地利用管控,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严格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供地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提高闲置低效用地效率。
03节矿
完善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标准,推进以“三率”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 加强国土绿化
强化天然草原保护,继续实施退牧还草、人工种草、草原鼠虫害和毒草害防治。加强天然林和重点公益林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天然林资源管护实现全覆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快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构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护岸林为主的绿色屏障。深化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建设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庭院、绿色农家。
第四节 加强水生态保护
强化江河源头区、重要高原湖泊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 加强“一江四河”流域、藏东“三江”流域和易贡湖综合治理,保持河流湖库水系完整,恢复生态功能。加大废弃矿山、已垦草原和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推进雅鲁藏布江中游土地沙化、藏西北荒漠化、藏东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工程建设领域水土保持。
第五节 维护生物多样性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监管。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实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物种基因库和救护繁育中心,加强监测评估与预警,严防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严厉打击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非法交易。
专栏22 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
01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
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工程、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重要湿地保护工程、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生态安全屏障监测等10 项工程。
02 “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
在48个县(区)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农田林网、通道绿化、森林围城、乡村绿化、低效林提质改造、种苗基地建设及配套水利设施。
03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加快生态文明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改造,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04城镇周边湿地保护项目
实施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实施桑珠孜区年楚河周边湿地、德庆格桑颇章湿地、东嘎乡湿地、南木林县卡孜乡湿地、南木林县芒热乡湿地、加查县拉姆拉错湿地、措美县哲古湖湿地、雅砻河流域湿地、曲松县周边湿地、琼结县琼果湿地、朗县拉多湿地、波密县周边湿地、那曲县康措湖湿地、聂荣县城周边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受人为干扰较大的城郊湿地保护工程。
05尼洋河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
加快尼洋河防洪堤、灌区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治理冰湖7处,建设监测站3处。
06高原河湖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
人工种草、种树,对高原河湖水生态进行修复和保护。
07退耕还林工程
基本口粮田建设、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
第六节 完善生态综合补偿机制
落实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高生态补偿(补助)标准。在试点基础上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奖励、水生态补偿机制。力争将更多自治区级限制开发区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范围。加大对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污染环境付费和破坏生态付费原则,明确补偿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