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 坚持适应优先、绿色发展和全民参与。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适应优先、绿色发展和全民参与,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的引领作用,构建气候适应性社会。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矿山生态修复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适应优先、绿色发展和全民参与,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的引领作用,构建气候适应性社会。
第一节 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加强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基层气象机构和综合观测网络,提高气候变化监测和应对服务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气候变化对全区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森林覆盖、人体健康等领域的影响评估,加强对冻土、冰川及永久积雪、冰湖等重要生态涵养功能区的监测。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影响因素,研究改进设计建设标准。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加快适应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城乡建设、农业、牧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二节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大力开展节能低碳建设,实施国家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核算统计体系。积极推进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的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严格节能法规和标准,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监察。全面推行绿色清洁生产,禁止引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设备升级改造。有效控制电力、建材行业碳排放。发展绿色信贷,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推进循环经济示范行动,支持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在有条件的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广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全民节约行动计划,引导公众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碳交易,发展碳汇经济。
专栏23 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程
01低碳节能工程
低碳城市、园区和社区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和气候变化适应工程。实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商业和民用等领域重点节能工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02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共伴生矿及尾矿、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等综合利用。
03再生资源回收示范工程
城区设置标准化回收站,建设专业分拣中心。
04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积极探索种植业—养殖业—农村能源—种植业农业循环模式。
05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建设拉萨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