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三五”时期湖南省益阳市以大益阳城市圈建设为核心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贯彻“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突出中心城区和县城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城镇建管水平。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贯彻“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突出中心城区和县城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城镇建管水平。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
1、突出大益阳城市圈建设。积极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建设,整体打造“大益阳城市圈”区域增长极。对中心城区、东部新区、沅江市城区、桃江县城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环境治理,以组团发展为主要模式,着力构建“1+3”组团的大益阳城市圈。以提高城市圈综合竞争力为重点,编制益沅桃城镇群总体发展规划,协调和优化城市圈内城镇、产业、交通发展的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圈内交通网建设,打造30分钟交通经济圈。以资江两岸生态绿地建设为纽带,以益桃线、益沅线和国道319、省道308生态走廊为基础,重点保护好南洞庭湖、资江、皇家湖、沅江五湖、桃花江、梓山湖、鱼形山水库、迎风桥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形成生态绿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相契合的网状生态结构,实现山水城市特征的生态共生。
2、构建多点支撑的城镇体系
——培育壮大中心城区。加强中心城区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建立便捷的市域内外交通通道,增强对市域内县(市)的辐射能力,积极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和湘江新区,为益阳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20万以上,建成长株潭都市区副中心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和宜居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建成与沅江市城区、桃江县城、安化县城、南县县城、大通湖区交通便利的经济圈。
——做大做精县城。按照“多规融合”的要求,加强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之间的衔接,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县城扩容提质工程,优化调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等的布局,提高县城吸纳人口、聚集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空间,建设成为农村人口就近就业和居住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沅江市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工作。
——加快特色镇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引领示范的原则,以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为方向,着力推进国家级重点镇和省级试点镇、市级示范镇建设,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抓好主要节点建设,大力扶持区域性中心重镇和边界口子镇发展。积极推进马武协同发展、南茅草联合发展和东梅一体化发展。
专栏5:国家级重点镇、省级试点镇、市级示范镇
国家级重点镇:安化县梅城镇、平口镇;桃江县灰山港镇、马迹塘镇;赫山区沧水铺镇、兰溪镇、衡龙桥镇;资阳区茈湖口镇;沅江市草尾镇、南大膳镇;南县茅草街镇;大通湖区河坝镇。
省级试点镇:安化县梅城镇、赫山区沧水铺镇。
市级示范镇:安化县梅城镇、平口镇、江南镇;桃江县灰山港镇、马迹塘镇、大栗港镇;赫山区沧水铺、兰溪镇、衡龙桥镇、泉交河镇;沅江市南大膳镇、草尾镇、南嘴镇;南县茅草街镇、华阁镇;大通湖区河坝镇、千山红镇、沙堡洲镇;资阳区迎风桥镇、长春镇、茈湖口镇;高新区谢林港镇。
——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净化工程,大力推进河湖清洁工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裸房旧房危房改造及土壤环境整治,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模式,切实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散、乱、差”状况。到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村域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建成100个以上美丽乡村。
3、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合理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机制。科学编制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镇(乡)域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合理布局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加强城乡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衔接协调。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力度,以乡镇、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布局和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建设,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
4、促进产城融合。依托城镇布局产业园区,把各类园区纳入城镇统一规划,强化城镇对产业园区的支撑保障功能。完善城镇功能分区,加强城镇市政设施与园区基础设施对接连通,推进产业与城镇功能融合,实现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有效衔接和同步协调。提升产业园区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园区水、电、路、气、信息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园区及周边适量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提高教育、医疗、邮政和文化等公共服务品质和便捷性,扶持商贸、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改善园区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产业园区由生产基地向城市功能组团转变。
5、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实现城市管理法制化。创新和完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的专家咨询机制、有序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力的监管执行机制、先进的技术保障机制。进一步理顺、规范城管职能职责,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协调推进国家文明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和申报工作,每个区县(市)创建1个以上国(省)级文明或卫生城镇,通过创建推进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大提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