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关于“十三五”时期湖南省益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

导读:关于“十三五”时期湖南省益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全面落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按照湖体保护区、生态涵养带、控制开发区、集约开发区的要求,划定生态红线,守住生态底线,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科学、可持续、绿色发展基础上。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全面落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按照湖体保护区、生态涵养带、控制开发区、集约开发区的要求,划定生态红线,守住生态底线,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科学、可持续、绿色发展基础上。

  1、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代际公平【19】和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实行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行两型采购、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等政策。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引导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城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支持安化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搭建技术推广平台,集中推广一批清洁低碳技术项目。开展清洁低碳技术骨干企业和市县试点示范。充分发挥东部新区两型示范区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两型示范创建、生态市县、“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生态园林城市等生态文明试点示范,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点。提高全民生态素养和主体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加强自然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和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逐步推进市县空间发展规划的编制。强化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将人口、经济向重点开发区引导,切实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探索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实行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划定城镇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三类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建立生态红线分区域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对划入生态红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重要遗迹、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的保护。对城市规划区内自然水体、山体的系统性、功能性、景观性和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评估,并划分保护等级。完善财政、投资、农业、土地、环境和产业等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

  ——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普查全市土地利用情况,掌握土地基础数据。建立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对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范围、用途实行统一监管,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的系统性修复。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到2020年底形成符合我市实际,较为完善、覆盖城乡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机制。加强湿地保护,大力推进雪峰湖、皇家湖、琼湖、南洲、大通湖、羞女湖等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基因的资源保护,完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扩大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打击非法捕捞,强化湿地的生态功能。

  ——构筑绿色屏障。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历史遗存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乡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加强公园、广场、街坊绿地等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和河湖堤岸、防护林带、道路绿廊等生态廊道建设。沟通、活化和清洁城镇水系,将其与城镇外缘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山体水源涵养林、湿地田园共同打造一个“点、线、面”网状联接、动态稳定的绿地系统。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实施森林生态保护、平原防护林、林业血防、城乡绿化、林业产业等工程,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形成密布城乡、点线面结合的绿色屏障。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及主航道沿线的绿化,积极建设沿路、沿河、沿湖生态保护带,合理布局城镇和产业密集区周边的开敞式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城镇绿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原料林、能源原料林、药用林等经济林。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在生态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和森林公园等地区实行封山育林、禁伐天然阔叶林。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退耕还林后期扶持政策。

  专栏12:绿色屏障建设工程重点

  平原林业与城乡绿化重点工程:绿色通道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沿公路、铁路、江河湖库岸植树造林,建设覆盖全市的森林生态景观网络;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森林生态保护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森林碳汇建设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楠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林纸一体化建设工程;林下经济建设工程;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程;森林旅游工程。

  林业基础建设工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工程;森林火险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及林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建设工程;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进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减少能源消耗,积极引导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引导民众节约能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工程,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调整建设用地结构,推进城镇低效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严格监管污染物排放,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治污市场化改革。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4、加强污染防治。从解决危害群众健康问题入手,推进城乡污染防治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突出抓好重点流域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防治,加强城乡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严格项目环境准入门槛,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电力行业、水泥行业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环境现场评估和土壤污染修复制度,初步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健全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机制,全面开展“四有两无清洁村”创建活动,实现农废物“分类管理、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扩大生态农业覆盖面积,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加快推进南洞庭湖和资水流域(益阳段)水污染治理。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专栏13:污染防治工程重点

  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程:对资江益阳城区饮用水源地,桃江县桃花江镇、马迹塘镇、武潭镇饮用水源地,桃花江水库、克上冲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化县包括柘溪水库、红岩水库、廖家坪水库等在内的14处饮用水源地,南县自来水一、二厂、方谷水厂和三仙湖水库四个饮用水源地,沅江市自来水一厂、二厂和桔城新区水厂饮用水源地,大通湖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等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以及污染综合防治。对全市1000人以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定。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主要包括列入国家良好湖泊保护的大通湖、柘溪水库、三仙湖水库和梓山湖、鱼形山水库等截污、流域污染源治理、水质改造、河道清淤疏浚、护坡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柳叶渠、汲水港渠,沱江流域,兰溪河、志溪河、撇洪新河,南茅运河,湖子口哑河、五七运河、老三运河、沾溪等流域的水污染治理、点面源污染防治、清淤疏浚、河岸绿化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资阳区幸福渠、接城堤;赫山区南干渠、幸福渠、萝溪渠;高新区红旗渠;桃江县七星河、猫嘴湾渠;沅江市石矶湖、下琼湖;南县南茅运河南洲段尾端、长胜电排沟、鱼尾渠电排沟等城市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整治,在2017年底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于2020年底前水质达到功能区需求,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并加强其它水体的污染防治与保护,确保不再新增其它城市黑臭水体。

  重点领域及燃煤电厂废气污染防治工程:电力、水泥、造纸、建材、农副食品加工、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的废气污染防治工程,通过加强管理、提升工艺、改造设备、淘汰落后技术、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推进这些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和减排。

  汽车尾气污染物减排工程:推广天然气公交车,加大对机动车尾气达标监测力度,到2017年淘汰全市所有黄标车。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

  重金属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工程:资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包括资江流域治理砷、锑等重金属污染,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实施沿江截污、工业污染源头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对桃江、安化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和赫山、高新、资阳非重点防控区的涉重金属企业厂区废水、废气、固废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厂址及周边环境生态修复。

  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重点建设8个区县(市)的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批县(市)生活垃圾中转设施和垃圾车配置。加快益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在南县、大通湖、沅江市合适地点新建日处理能力600吨益阳市大湖生态经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益阳自来水厂升级改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区域内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程。推进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畜禽养殖场地的污染防治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和其他农村环境保护工程。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场地防治,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净化农产品产地。强化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为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专业能力本领,加强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信息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为促进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参与脱硫脱硝除尘、市政污水处理、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为推动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国际征信交流,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征信机构。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2025年04月02日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附我国及各省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知识产权服务指对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活动。

2025年04月01日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附我国及各省份商业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附我国及各省份商业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促进商业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探索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有效衔接。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法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法律服务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

近些年来,为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加大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产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广新型家庭财产保险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产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探索推广新型家庭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Property Insurance)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文旅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文旅行业相关政策:持续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智慧文旅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1月北京市发布的《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提出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市级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央地旅游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全市假日旅游工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北京智慧文旅平台。

2025年03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