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温州市取得的经济、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社会事业、产业结构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地方金融风波等各项风险挑战,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有效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困局,“十二五”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现状调查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地方金融风波等各项风险挑战,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有效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困局,“十二五”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4619.8亿元,增长8.3%,“十二五”年均增长7.8%;人均生产总值50809元;财政总收入677.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3.1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9.7%。
产业结构加快优化提升。不断丰富完善转型升级“组合拳”,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1.8%,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1.4%,“机器换人”和企业股份制改造成效显著。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6.8%。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以空前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万亿元,是“十一五”投资总量(3380亿元)的3.8倍。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3860亿元,全市交通网、能源网、水利网、信息网、市政网等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海涂围垦扎实推进,城市框架逐步拉开。
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31平方公里,洞头撤县设区,温州城市从“瓯江时代”加快迈向“东海时代”。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68%,苍南县龙港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乐清市柳市镇入选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深入实施金融综合改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民政综合改革等36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政府、经济、社会等各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温州港状元岙港区提升为国家一类口岸,实现对台空中直航和赴台“个人游”,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获批。
社会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不断加大社会民生投入,重视办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交通、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民生实事,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为引领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六城联创”有望圆满收官。
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多措并举,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回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实现了经济社会总体平稳运行。
注:1.内为五年累计增加或提高的数值。
2.全市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每千人医生数按户籍人口计算。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于2012年和2015年口径调整,五年年均增速按每年实际增速平均。
5.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全省从2013年开始不再下达具体指标任务,2012年的目标是21%以上。
6.由于2013年统计口径调整,原“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调整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者绝对量不可比,但增速采用同口径比较数据。
7.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3年口径调整为城镇职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纳入了新农合医保数据,故增长较快。
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节能减排指标2015年数据为预计值,以最终公布数为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