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三五”时期山西省朔州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导读: “十三五”时期山西省朔州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城带乡、城乡互惠,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城乡统筹、产城互融创新朔州城乡一体化模式。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棚户区改造建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城带乡、城乡互惠,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城乡统筹、产城互融创新朔州城乡一体化模式。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生态环境、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机制逐步消除。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进城农民、城中村居民和采煤沉陷区群众三个群体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实现10万人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异地搬迁、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实施移民并村。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合理分担公共成本,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统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双稳定”农民增收工程。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建立新型城镇发展体系。采取区域点—轴—网体系的空间整合模式,促进城镇之间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各类要素向核心地域和主要轴线、节点上集聚,建立起以紧凑、组团式中心城市为核心,大县城为节点,小城镇为主干,新农村中心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结构。分别以朔州主城区、平鲁城区、山阴县城、怀仁县城、应县县城、右玉县城为核心,与周边乡镇、农村居民点、产业区共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集聚组团,构建“1413”的紧凑组团式城乡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主城区容纳城镇人口约60万人左右。4个县城容纳城镇化人口50万人左右。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和新农村中心社区的集聚能力,形成0.5万人左右的重点集镇10个、0.1万人左右的中心村300个,共容纳城镇人口2030万人。

  加快大县城和特色镇建设。科学规划县城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坚持拆建并重,着力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推动县城面貌和环境大幅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均衡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矿棚户区改造及新建煤矿的生活区尽量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安排。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推动各县区依托优势创特色、挖掘优势造特色、错位发展争特色。朔城区围绕“南延、西拓、中改、北提”战略,扩容提质;平鲁区按照“1430”城镇化布局,高标准建设市政十大工程;山阴县以桑干河生态新区建设为核心,以美丽山阴、塞上明珠为目标,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怀仁县积极推进撤县建市,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水系景观”,全力打造华北最美县城;应县以木塔申遗为龙头,以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和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建设辽金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旅游美城;右玉县以大县城带动大农村为方式,突出“绿、净、美”理念,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宜居县城,构建绿色生态的城镇空间,建设富饶舒适的美丽乡村,形成一城、三镇、五十村城镇体系;全力推进开发区“十大工程”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在全市选择1030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一批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坚持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分期分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区的推进方法,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朔州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四美”宜居乡村。完善设施提质工程。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和连通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到2020年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向村镇延伸。农民安居工程。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有序推进采煤沉陷区村庄治理搬迁工作。到2020年,完成74个村庄18478户的治理搬迁工作,基本解决采煤沉陷区农民群众安居问题。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立完善农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到2020年,重点镇公共供水普及率8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70%左右,全市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宜居示范工程。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示范村。重点打造工矿一体示范村、历史文化示范村、绿色生态示范村及休闲旅游示范村等,到2020年,全市重点建设108个省、市、县三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环保行业相关政策:提升传统环保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环保行业相关政策:提升传统环保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为促进智慧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推动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建筑、能源、环保等产业创新场景,重点开放生物基材料替代、生物能源低碳转化、天然产物绿色制备等应用场景,构建生物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

2025年11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房车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丰富房车等旅游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房车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丰富房车等旅游产品

为了进一步推动房车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推广应用,加强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业态集成,建设快速通行、预约预订、智能导游、客流管理、虚拟浏览相融合的数字文旅应用场景。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老年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建设覆盖老年教育等终身教育资源

我国及部分省市老年教育行业相关政策:建设覆盖老年教育等终身教育资源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老年教育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老年教育行业稳定发展,比如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

2025年11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指导公共机构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指导公共机构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商务部等5部门等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等再生资源回收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商业设施集成再生资源回收功能,推广“互联网+”新型回收模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衔接融合。

2025年11月0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院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医疗养老机构服务有效衔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院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医疗养老机构服务有效衔接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养老院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养老院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广西“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公园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进老旧城市公园更新提质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公园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进老旧城市公园更新提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园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推广“社区商业+”,支持与公共服务场所、物业服务设施、绿地公园、体育场所等融合发展。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等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指导和培训力度。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托育机构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福建省发布的《关于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