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邵阳市取得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社会民生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克服各类风险挑战,围绕“八个建成”总体目标,积极争取国省重大政策支持,大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克服各类风险挑战,围绕“八个建成”总体目标,积极争取国省重大政策支持,大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提升社会综合管理水平,基本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015年GDP总量为1387亿元,年均增长11%,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131.05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0.6%,超过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070元,年均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8716元,年均增长14.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44亿元,年均增长30%,超过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2.3亿元,年均增长14.7%。近年来,十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靠前。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4:40:36调整为21.6:36.6:41.8。农业总产值逐年递增,达到422.17亿元,是2010年的1.5倍。市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工业“四百工程”强力推进,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产值过百亿产业6个,其中轻工产业过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1.15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22.1%提高到45.4%,R&D经费投入强度为1.04%,比2010年提高0.74个百分点。园区建设来势较好,湘商产业园建设加快,建成标准化厂房149.66万平方米,签约入园企业267家。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收入达200亿元,是2010年的3倍,年均增长30.7%。崀山创5A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新宁成为我省首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城步纳入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五年全市新增各种融资总额1190亿元,新开业78家金融机构,基本形成功能齐备、结构合理、竞争有序、服务全面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铁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沪昆高铁邵阳段开通运营,娄邵铁路扩改完成,怀邵衡铁路开工建设,邵阳正式跨入“高铁新时代”,基本实现一小时到长沙、三小时到武汉、四小时到广州、五小时到上海、六小时到北京;洞新、怀通、邵坪等高速公路相继竣工通车,武靖、安邵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境内通车里程达41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武冈机场全面开工建设,土石方基础工程全部完成。初步形成了以高铁、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为干线、县乡公路为支线的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新建4G基站2000个,实现全市行政村4G信号全覆盖,“宽带邵阳”、“智慧邵阳”建设明显提速。稳步推进大中型水库渠系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用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等31类项目建设,水利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
城乡建设呈现新气象。城市总体规划和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五年来市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建成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70平方公里,人口由55万增加到70万,全市城镇化水平由32.8%提高到41.95%。全面启动资江桂花大桥、资江雪峰大桥、世纪大道、邵阳大道和蔡锷大道拓改等一批城市骨架工程;全面建成市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军分区营院、湘林温德姆至尊豪廷国际大酒店、华天大酒店等一批城市附属工程;全面建设体育中心、中心医院东院、湘郡铭志学校等一批城市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紫薇博览公园、资江南路文化休闲街、爱莲文化广场、时代公园等一批城市休闲工程;全面建设“最美十条街”和373条小街道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市区桂花渡水厂扩建、管输天然气及门站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城市亮化和农贸市场、公厕、环卫设施改造等一批城市配套工程。城市管理水平得到加强,“禁摩限电”成功实施,文明卫生程度不断提升,中心城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提速。18个建制镇被评为全国第二批重点镇,11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启动,9大类154项重点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和商事改革稳步推进,市本级许可项目由301项精简到121项,非行政许可项目由150项精简到37项。国企改革三年攻坚计划提前完成,市本级完成国有企业改制66户,筹措资金40亿元,安置职工4.5万人,经验在全省推介。平稳关闭落后小煤矿98家,被誉为“邵阳模式”,经验在全国推介。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电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农村电网改造投资规模全省第一。完成国有林场改革,隆回国有林场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流转农村土地176万亩。全面推行“三榜公示、两级审核、经费包干”的阳光征迁模式。扎实推进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4.43亿美元,年均增长31.3%,累计内联引资3165.26亿元,年均增长20.64%;累计利用外资8亿美元,年均增长21.2%。五年新增境外投资总额9.4亿美元,年均增长27.5%。邵阳公路口岸成功获批,韶山海关、株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邵设立工作机构,开通了一般报关报检业务。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整体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市区成功创建全国新能源示范试点城市。“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达61.03%,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1.26%,人均公园绿地达10.97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5%。绥宁、武冈、新宁、邵东、邵阳县纳入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范围,新宁县纳入全省低碳试点县范围,城步南山草原荣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城步白云湖、隆回魏源湖、绥宁花园阁、新邵筱溪、邵阳县天子湖、洞口平溪江和新宁扶夷江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隆回县虎形山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全市20个单位成功创建湖南省两型示范单位。龙须塘化工区综合整治、市污泥集中处置、城区“煤改气”工作顺利推进,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社会民生建设呈现新面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4.2万人、52.72万人、31.08万人、52.15万人、33.6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参保人数377.8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8.3%,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实施,五年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3.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0.5万户。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4.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扶贫攻坚成效显著,8县市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解决了5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资金2.9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资金0.95亿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五年共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4项,专利申请6575件,专利授权3852件。湘中制药发明的“丙戊酸镁缓释片及制备工艺”荣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高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规模日益壮大,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五年累计投入资金76.4亿元,建成公办幼儿园135所,农村合格学校800所,全面启动化解城区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市区学校16所。邵阳学院和邵阳医学专科学校成功实现合并,邵阳幼师高等专科学校、市一中搬迁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精品创作不断涌现,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基地、传媒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市中心医院东院、市二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市中医院、中西结合医院、医专附属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院。“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得到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先进行列。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民主法治建设迈入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精神文明、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积极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一进二访”和“三联二访一帮”活动,干群关系逐渐改善。加强非访治理,积案化解扎实推进。启动了“顺民意保民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状况持续趋好。社会综合治理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满意率、安全感、认同度明显提升,综治民调全省排名逐年提升,和谐邵阳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