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关于“十三五“期间湖南省邵阳市发展指导思想与原则

 

导读:关于“十三五“期间湖南省邵阳市发展指导思想与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专网通信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三量齐升”总要求,坚持“八个建成”长远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突出产业引领,大力拓城兴市,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邵阳建设成为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谱写“十三五”邵阳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区、老工业城市改造、产城融合示范等重大政策,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狠抓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型升级,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创新发展新邵阳。

  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市区、邵东县、新邵县等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市等中部地区加速发展,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等西部地区保护发展,突出中心城区和县城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统筹东部城镇群和西部生态圈发展,实现区域联动。统筹三次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同步,建设协调发展新邵阳。

  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启动新一轮“四边五年”绿色行动,全面推进资江、邵水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构建绿色环保的生态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体系、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旅游体系,建设绿色发展新邵阳。

  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邵阳在交通区位、产业基础、人口规模、邵商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联接,积极融入国省区域发展战略,使邵阳成为湖南省“一带一部”定位中的重要交通节点和产业链分工节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提高邵阳的经济地位和对外开放合作能力,建设开放发展新邵阳。

  坚持共享发展。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为追求,加快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面推进社会就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设共享发展新邵阳。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市未来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湖南省域副中心。进一步发挥邵阳作为湖南地理中心和湖南“一带一部”战略定位(湖南东部长株潭到西部大湘西过渡带、北部洞庭湖到南部湘南结合部)及沪昆客运专线与呼南客运专线交汇十字架的区位优势,以近期建设“双百”城市、远期建设大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东部城镇群建设,形成以市区为核心的城市组团,将邵阳建设成湘中湘西南市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市容市貌最美、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

  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壮大食品、机械制造、轻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努力把邵阳打造成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工业中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建设湘中湘西南最大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努力把邵阳打造成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突出以崀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把邵阳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充分挖掘邵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邵阳软实力,努力把邵阳打造成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突出以市区和邵东为中心,带动湘中湘西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努力把邵阳打造成湘桂黔边陲的物流中心。

  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建成“三纵三横一连”的铁路运输网、“三纵三横两连”的高速公路网络、“一东一西”两支线机场的航空运输网,以资水高等级航道为重点的水路运输网,基本建成东部城镇群和西部生态圈交通网,提升农村运输通达能力,形成覆盖城乡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将邵阳打造成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康养旅游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为促进循环经济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为促进城市更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8月国家疾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升社区环境与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社区绿地、步道建设和维护。

2025年08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作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发布的《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四川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年08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