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工业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发展进程,努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网络媒体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创新工业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发展进程,努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和品牌创建力度,推进沙市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立足产业优化、企业创新、主体增量,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与机电汽配、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建材家居等传统支柱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拓宽融资平台,提升高端资源集聚能力。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市场与投资扩张,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针纺织产业集群和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
机电汽配。做大做强荆福汽车零部件、天宇汽配、九菱科技等骨干企业,着力培育技术含量、装备水平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沿江产业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汽车及零部件研发水平,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提升与主机生产企业配套能力和供应层级,加强与区外机加工企业分工协作。完善汽车服务体系,拓展汽车产业配套服务链条,积极引导汽车零部件制造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形成复合型机电汽配生产基地。
轻工纺织。以针织服饰产品为主导,突出发展先进针织织造、染整和棉纺加工,着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装备水平,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品牌产品。以岑河针纺织工业园为基地,不断集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从棉花加工到纺纱、针织、印染、制衣、包装及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引导和鼓励红叶针织、“衣图纳”商贸、豪怡针织、红飞针织等龙头企业改进工艺,提升产品档次与研发能力,努力打造1-2个全国知名的服装品牌。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高层次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及服务平台、针纺织研发设计中心平台、服装展示批发交易中心平台,形成集专业分工、品牌建设和市场运作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产业体系。
医药化工。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为依托,积极推进“内引外联、差异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与境内外实力雄厚的大型集团建立战略联盟,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培育,在原物料采用、中间产品提供、终端产品开发上形成互为配套的产业链发展格局。以东信药业、欣恺生物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引进国际先进医药企业管理和药物制剂技术,积极筹建药物制剂科研中心,重点发展处方药物、妇科外用药物,扩大中药产品的市场及临床应用。支持江汉精细化工、达雅生物科技等骨干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壮大市场主体,拓展国际市场。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建设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着力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生产,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产业集约度和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整合食品饲料产业原料贸易、种植养殖、加工生产、市场销售、技术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产品检测、品牌区域网络营销中心建设,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比重。大力推进产品原产地认证工作。重点发展“五个基地”,即以小胡鸭为龙头建设现代化禽类产业基地,以中科农业、亚惠农业为重点打造淡水鱼养殖和深加工基地,以禾都米业、鸿露饮品为骨干打造粮食果蔬精深加工基地,以双胞胎饲料、通威饲料、天佳饲料、新希望饲料为龙头建设畜禽水产饲料加工基地,以达雅生物科技为核心建立新型全生物质绿色食品添加剂加工基地。建设“三大生产板块”,即畜禽水产特色食品板块、粮食果蔬精深加工板块、养殖饲料加工板块。
建材家居。以群力金属、森鑫人造板、劲力建材、润发塑料包装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环保包装材料产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建材产业,按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集聚发展的模式,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环保材料,加快培育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破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扶植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基本形成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产业布局合理的新兴产业体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中国天谷”,不断壮大激光、通信等优势产业规模。重点聚焦下一代通信与显示技术、新型激光器、大数据等前沿产业。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新材料产业。壮大江汉精细化工、九菱科技、江源化工等龙头企业,做强硅烷偶联剂、粉末冶金、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依托新材料领域研发团队和项目,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支持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推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积极组建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荆福汽车零部件、天宇汽配等企业为骨干,科学谋划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布局,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重点支持汽车专用底盘、电机及其控制器、动力电源系统、汽车电子、新型环保汽车材料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发展,加快形成相对完整、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加强生物技术推广服务,促进生物制造规模化发展,提高药物技术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能电气机械器材制造、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及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发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仪器等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技术应用,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推进以太阳能应用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城市建设。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在观音垱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越夏大棚种植区、冬暖式日光温室种植区,加快新建设施大棚和蔬菜标准园,建设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具有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培育以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绿色购物、农家生活体验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打造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品牌。
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着力加快畜牧、渔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稻虾共生”、“猪沼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积极发展规模农业。加快高效农田整治和土地规模流转力度,积极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中连片、市场相对稳定的“板块经济”。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基质栽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果蔬、水产、畜牧等产业,建设一批城郊特色产业带和基地,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城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大力培育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建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攻关、合作转化,建立“高校+园区”的发展模式,培育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支持科技型制造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企业间技术合作和交流。构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集聚,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创业服务平台,积极建设具有技术创新专业服务功能的大学生创业“苗圃”,建立人才和智囊库。
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建立较为完善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银行信贷、企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支持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和科技型企业上市。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满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