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关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发展规划

导读:关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发展规划。立足于主体功能区定位,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宜居环境。

参考《2016-2022年中国造纸行业节能减排产业规模现状与十三五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立足于主体功能区定位,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宜居环境。

  一、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建设

  加快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体系。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节约,加快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资源管理监测系统建设。制定完善重点行业节水标准,积极推进产业园区节水技术整体改造,实施一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重大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项目入园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绿色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执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禁批限批政策,突出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生态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运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

  着力建设集约高效循环经济体系。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和工艺技术装备提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建立社会化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积极推进水资源重复利用体系建设。加快沙市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产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努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大力构建农业循环经济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建设。

  二、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共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水环境治理。加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保护。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湖量,进一步完善岑河镇污水厂建设,扩大污水管网铺设面积,确保排污管网全覆盖。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实施豉湖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将中心城区、沙市经济开发区、关沮镇、观音垱镇、岑河镇排污管网与荆州市开发区排江工程管网对接,纳入荆州中环水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红光污水处理厂处理。稳步推进农村和集镇的生活污水综合处理,有效保障主要河渠水流通畅,大力推进西干渠、四湖渠、南北渠生态修复,积极推进莲花渠河道整治,严格控制长湖富营养化。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完善抗旱减灾体系,大力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涵闸泵站更新改造与建设工程及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进程。对全区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大中型排涝泵站主排渠进行疏浚,加快建设关沮泵站、新阳灌溉泵站、岑北灌溉泵站、八支渠泵站、岑南灌溉泵站。

  土壤污染治理。有效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提升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严禁施用高毒禁限用农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使用化肥,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强化全区工业污染土地治理力度,做好工业用地的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土壤治理和修复工作,推进工业土地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加快形成符合全区实际的土壤污染治理验收评价体系。

  大气环境治理。以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为手段,积极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推进多污染物综合控制。实施全辖区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开展PM2.5数据实时监测,积极推进长江、长湖气候与生态遥感监测站建设工作。开展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中心城区油烟污染治理、秸秆垃圾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度建设,逐步在全区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网。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加大淘汰落后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理、处置力度,主要围绕产业园区企业加强经营许可证准入管理和动态淘汰。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专业化运营,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水平。推进历史堆存和遗留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工作。

  三、打造低碳生活方式和宜居环境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推进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发展,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产品,实施建筑物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分类,鼓励低能耗、低排放车辆使用,积极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引导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低碳化转变。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和太阳能,推进能源低碳化。

  营造优质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全区各社区、小区环境治理实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制度,统筹兼顾、总体协调。以家庭为单位,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以社区为单元,大力推行城市垃圾回收再利用;以全区为整体,有效推进城市垃圾综合处理能力。积极规范江津路、北京路等主干道临街建筑容貌秩序,着力建设给排水、电力、照明、电信、人防等公共设施,大力维护风景名胜区、文化古迹历史风貌。加快沿江、沿湖、沿河、沿路等生态林网、经济林网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积极推进湖泊生态修复工作,将江津湖、文湖、张李家渊、太师渊等湖泊打造成城市景观的核心。抓好长湖、白水滩湿地生态建设,积极构建“两带两网”优质人居环境。

  “两带”:即长湖、内泊湖生态防护林带、重要交通沿线林业生态景观带。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大力营造江河防浪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治理水土流失,构筑两湖沿线绿色生态屏障;在宜黄高速公路、318国道、汉宜高速铁路等主要交通沿线实施林业生态景观建设工程,从公路、铁路沿线逐步向城区中心延伸。

  “两网”:即水网和农田防护林网。水网包括全区河渠及重要堤防,建成绿化景观廊道。农田防护林网,集中在观音垱镇、岑河镇范围内,采取“林路结合、林水结合”等建设模式,建设农田林网,建立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附我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附我国及各省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提出鼓励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用工指导、人才招聘、组织关系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人力资源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面向创业主体组织专场招聘或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乡规划行业相关政策: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乡规划行业相关政策: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提出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和节能降碳改造,到2030年,新增一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养老机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养老机构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5年3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改造提升,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博物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博物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博物馆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博物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近些年来,为促进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鼓励因地制宜布局文化设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我国及部分省市财富管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为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专业能力本领,加强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信息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垃圾焚烧行业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为促进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参与脱硫脱硝除尘、市政污水处理、大型垃圾焚烧炉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2025年04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