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十三五“时期青海省促进服务业大发展规划。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
参考《2016-2022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高起点谋划现代服务业布局,依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加快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全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率。
一、做强旅游支柱产业
持续打造大美青海,着力构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把我省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上黄金旅游目的地,努力建成旅游名省。到202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
进一步增强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资源市场化改革,构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引进战略合作者,高水平建设重点景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有效提升景区的整体品质和美誉度。提高铁路、民航与城市交通的换乘效率,实施交通干线与3A级以上景区衔接通达工程。加快西宁、格尔木、玉树等旅游集散地建设,完善游客咨询、服务和救援体系。规范提升青海湖、塔尔寺、坎布拉、年保玉则、互助北山、贵德、茶卡、可鲁克湖等重点景区品质和档次,打造三江源生态旅游区、祁连山风光旅游带等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新增5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发展全域化、全季节旅游,推进旅游与民族风情结合,丰富旅游专项活动,促进我省旅游由“旅长游短”向“快进慢游”转变、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极限挑战、深度自驾、屋脊探险、影视摄影、乡村游、冬春游、老年旅游以及中藏药健康旅游等旅游产品。充分依托独特的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生态型旅游产品。打造高铁特色旅游线路,开发沿线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和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业态。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推动旅游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深化旅游体验。
推动旅游跨区域合作发展。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青藏铁路沿线、中国长江、黄河之旅等旅游推广联盟,加快旅游外联通道建设。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进青藏旅游一体化,共建川滇甘青国际旅游目的地,促进“黄河上游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大九寨”、“三江源”、“大年保玉则”旅游经济圈合作开发,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线路互联、节会互参、市场互动。积极发展入境游,推出面向国际市场、周边省(区)的环线旅游产品。
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现代金融。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加快完善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的机构体系。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一批民间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降低准入门槛,实现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及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推动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推行绿色信贷,发展碳金融产品。支持并规范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公募私募投资基金,多渠道推动股权、债权投资。大力发展现代保险业,提升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服务管理功能。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现代物流。加快整合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把西宁市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级区域性物流节点、海东和海西建成区域级流通节点。建设曹家堡综合保税物流中心、朝阳现代生活资料物流园、格尔木综合物流园、恰卜恰农畜产品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加强重点城镇物流节点建设。促进物流业与重点产业园区有机结合,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应急物流、保税物流和空港物流,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促进快递业发展,建设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建设国家物流公共信息青海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和物流协作。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商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充分拓展既有配送业务。加快西宁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建设。
商务服务。大力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资产管理、资产评估、认证认可等咨询服务,积极发展广告、会展、会计、审计、税务、法律、信用评估等专业服务。依托商务服务集聚区和众创空间,大力发展高端商务咨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务咨询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商务咨询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加快水井巷中央商务区、海湖总部经济区、南川旅游文化商务会展区、建国综合商务区建设和发展。健全商务咨询服务职业评价制度,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服务机构。
科技服务。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外研内产”,支持省内企业在国内智力集聚地区建设技术研发中心,进行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借助外脑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标准化实验室等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业态。
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向工业生产经营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加快“青海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扶持一批骨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等业务,继续依托国内知名平台增设“青海特色馆”。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农畜产品专业网络批发市场。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加大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网络设计、网络维护等产业链的支持力度。
三、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商贸服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长10%。增加有效服务供给,保障基本消费,扩大品质消费。发展网络化服务新业态,适应线上与线下互动、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和发展的新形势,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体验消费,实现多业态发展。扩大信用消费、电子卡消费,促进城乡消费增长升级。积极建设农牧区骨干商品流通体系,引导和支持商贸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建设完善一批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支持州府和县城传统商业区改造,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
房地产业。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并进,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投放量,协调发展商业性地产和保障性住房,优化住房供应,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健全房地产开发经营体系和物业服务体系,发展家居装潢、租赁经营,延长房地产产业链。
社区服务。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实现全省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全覆盖,农村社区服务设施达到70%。建立全省三维社区服务中心,加快发展物业、家政、托幼、病患陪护、社区康复、救助等业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引导便利店等新业态进社区,规范和拓展代收费、代收货等便民服务。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引导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企业到社区设立便民站点。探索建设商务休闲、夜间休闲、旅游休闲等特色街区。完善家政服务设施,健全家政服务网络,加强家政服务品牌建设。鼓励在乡村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健康养老。顺应人民群众安心养老、追求健康的愿望,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38张。围绕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健康服务。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式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以东部城市群为重点,强化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高标准建设养老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农牧区发展具有当地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老年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特色中藏药健康等服务业态。大幅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健康养老领域,支持兴办或托管护理院、康复医院、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提供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
信息消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速、降低网费,形成线上、线下联通互促新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扩大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等消费,发展使用权短期租赁等分享经济模式。支持发展基于现代网络技术支撑的综合信息服务消费平台,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旅游、网络艺术品等消费。推进具有民族特色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服务,加快少数民族特色信息内容开放和网站建设。
四、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
放开市场准入,减少对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将营改增扩展到服务业全领域,减轻企业税负。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优先安排服务业设施建设用地。推动企业信用建设,实施失信联合惩戒,逐步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服务业监管制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