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十三五”时期陕西省渭南市加快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优化城镇布局,拉大城市骨架,培育壮大中心城市,优化提升县城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
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实施“北进、南优、西融、东拓”战略,加大“一河两岸、五大组团”开发,加快西渭一体化融合发展,完善改造中心区,同步提升华州区,加快组团内部市政设施、组团之间快速干道联通,加大旧城、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雨污分流能力,强化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率先做大做强渭华城市群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20年,建成百万人口晋陕豫区域中心城市,面积达到100 平方公里。
推动韩城实现突破发展。科学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需求,搭好城乡空间布局框架,明确城镇发展的载体和边界。按照“北林、南扩、东靠、西拓”的城市发展思路,推进韩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促进与黄河沿岸区域县市协同创新发展,建设产业集聚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卫生医疗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构建“一带两河三区四镇”的战略空间格局,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富阎融合发展。统筹富平-阎良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优势,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合作布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主导产业,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富阎同城化进程,推进富阎城际轨道交通、富阎快速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水电气等市政管网设施,推动富阎一体化发展,打造西渭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推进区域中心城市扩容提质。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聚集人口和生产要素,加快工业化步伐,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华阴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名市建设。推动蒲城、大荔、澄城撤县设市,打造区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合阳、潼关、白水等县域中心城市建设。
积极培育重点示范镇。完善重点镇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建设规划,实施标准化配套建设。加快推动毗邻县城的城镇融入县城,稳步推进省市重点示范镇建设,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加快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积极推进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延续传统格局和文化风貌,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实施社区化新农村建设工程,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中心村整合,坚持规范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一批,建成300 个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实现30%的农村社区化。
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积极推进“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增绿扩绿工程,加大城市公园、绿地、绿道等规划建设力度,推进蓄水建湖、活水兴城,实施渭河城区段滩区退耕还湖还湿地工程,建设滨河生态休闲走廊。
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和遗址资源,建设渭南老街、名人故居、风情小镇等一批延续历史、传承文化、保护遗产的标志性工程。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健全智慧城市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开展低碳城市、城镇和社区创建活动。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定位、人口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位。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城中村和城镇棚户区改造,推进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和农村土坯房改造,优先确保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土地供应,完善租赁补贴制度,推动落户农民享有城镇保障性住房。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扩大城乡公共服务覆盖面,统筹布局和加快建设标准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设施,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120 万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多渠道消化商品房库存,加大信贷政策落实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一体化均衡发展,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积极推进富(平)—韩(城)城乡统筹示范带、渭(南)—潼(关)城乡统筹示范带、黄河西岸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统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厕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公共设施和服务网络向乡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程,开展“十个一”民风建设系列活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宜居的幸福家园。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