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咸阳市取得的经济、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民生工作。生态文明发展成就

导读: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咸阳市取得的经济、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民生工作。生态文明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咸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现状调查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咸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复杂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牢牢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共建大西安为依托,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全市经济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连续九年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2155.9亿元,是2010年的1.96倍,年均增长12.3%。人均GDP超过43000元(约合69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74.3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63.2亿元,是201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1.59亿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4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同口径年均增长17.3%。在西部地级市中,咸阳经济总量由第15位前进到13位。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18.5∶52.2∶29.3调整为2015年15.3:57.5:27.2.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工业迅速壮大,医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纺织产业加快转型,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多元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建成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左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咸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产业板块加速崛起,形成高新区、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彬长旬高端能化基地、新兴纺织工业园等产业聚集区。服务业提速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电子商务等不断壮大,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加速升级。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粮食实现“十二连丰”,粮果畜菜四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初具规模,农业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一。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建成西平铁路、西宝客专、咸旬高速、西咸北环线咸阳段等重大交通项目,一批国省道升等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全市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13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铁路新增里程225.3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旅客年吞吐量达到3300万人次,开工建设西安北-机场城际铁路,航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泾河东庄水库枢纽工程、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顺利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电网结构持续优化完善。启动实施“气化咸阳”二期工程,北五县长输管道输配工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突破,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加快融入大西安,中心城区“三城两带”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9.2平方公里,城西快速干道等工程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咸阳湖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绿化率达到33.6%,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启动关中城市群内“一市五县”县城改造提升建设工作,16个建制镇列入全国重点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以白村为代表的农村新型社区成为全省典范。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咸阳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强化对标管理,突出争先进位,2015年全市县域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4%,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秦都区进入陕西五强区,渭城区名列第七,彬县、兴平市进入全省十强县,三原、泾阳、礼泉、乾县进入全省前20名。县域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三原工业园成功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形成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
  民生保障改善持续有力。坚持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两个80%”用于民生,大力实施惠民便民实事,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1%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年均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年均增长1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双高双普”工作全面展开,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400元。“旱腰带”区域特色城镇化移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全市56.77万人实现稳定脱贫。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等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大力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渭河咸阳段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严格推进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6.5%、20.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减排指标分别比2010年削减11.3%、16.7%、15.6%、13.7%,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建污水处理厂11座,新增处理能力32万吨/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礼泉再生资源产业园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市区空气质量全年二级和优于二级空气天数达到258天。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等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16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95%,建设湿地保护面积12万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基调。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级部门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1项、承接97项、下放38项。积极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五年净增9.6万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52.1%。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在省、市重点示范镇全面推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务集团、纺织集团、乡村旅游公司组建运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加快大西安建设步伐,与西安、西咸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外贸易和交流日益活跃。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升,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咸阳,华晨汽车产业园、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项目1237个,完成投资2924.5亿元。
  实践证明,“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市功能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戮力同心、真抓实干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咸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经济总体实力较弱,人均GDP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收入和财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二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能化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企业效益相对较低。三是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科技创新投入明显不足,科教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新的有力增长点。四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体系不够健全,投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五是城乡发展尚不协调,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六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改善的力度还需加大。七是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质量改善与公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表1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院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医疗养老机构服务有效衔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养老院行业相关政策:深化医疗养老机构服务有效衔接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养老院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养老院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广西“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公园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进老旧城市公园更新提质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公园行业相关政策:有序推进老旧城市公园更新提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园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推广“社区商业+”,支持与公共服务场所、物业服务设施、绿地公园、体育场所等融合发展。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服务贸易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等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指导和培训力度。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参与运营公建托育服务设施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托育机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托育机构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福建省发布的《关于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污染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为促进污染治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处理装备企业研发新工艺技术,开发新型多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助力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协同削减,提升设备能效碳效

2025年10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租赁行业相关政策:综合运用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

我国及部分省市租赁行业相关政策:综合运用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

为了扩大租赁行业的应用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等发布《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提出引导从事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的企业统一采购符合《技术规范》、铭牌标注“商用”或字符带圈的“商”的电动自行车并指导配送人员规范使用。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旅游治理和服务、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5G规模化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旅游治理和服务、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5G规模化应用

旅游是结合自己的喜好,主动挖掘尚未熟知的目的地,获得更独特的体验。旅游是一种情绪消费,远离居住地的旅游愈发成为人们舒缓心境、重获力量的重要目的。旅游赋予身心新能力、新视角、新体会。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带动性强,新时代旅游已成为人们的学习方式、成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促进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

我国及部分省市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

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部门等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专业运动员和参与体育运动群众的保险保障体系,在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创业发展、财富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025年10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