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咸阳市将加快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富有咸阳特色创新发展体系。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依托,以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科技服务行业深度研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依托,以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以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领支撑生产力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富有咸阳特色的创新发展体系。
第一节 围绕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科技创新链条
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聚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本链、服务链融合对接,推广应用一批前沿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托新兴技术助推现代工业。以智能化、链群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煤制油气、烯烃、芳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路线,建设彬长旬高端能化基地,推动煤炭资源绿色、清洁、安全、高效转化。加快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建设,加大下游终端产业培育引进力度,重振咸阳电子产业雄风。引进节能环保墙体、防水密封件等新材料技术,促进建材工业由原料生产向建筑构件等全产业链转变。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集成、敏捷、柔性等制造技术融合,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依托市高新区、纺织工业园,组织研究开发和联合攻关,提高医药、纺织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现代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在农业节本增效、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应对农业灾害等领域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健全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农技服务。围绕叫响做实“马栏红”苹果品牌、壮大“旱腰带”区域干杂果特色种植业,推广有机果品生产、葡萄酿酒等先进技术,依靠现代科技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紧盯科技前沿创新现代服务业。培育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业态,促进服务业层次、规模双提升。深入实施“互联网+”带动战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聚集优化和协同共享作用,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
第二节 加快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步伐
广泛向外借智借脑。持续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院名校的战略合作,支持第四军医大学新校区、西安交大二附院等校地合作项目建设,促进“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支持西部科技创新港、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咸阳分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加强产学研对接,进一步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争取更多科技成果在咸阳转化。
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军地协调互动机制,建设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服务平台,促进“民参军”、“军转民”项目落地和产业化。支持陕柴重工、西航制动、宏远锻造、西橡院等重点企业开展军民融合创新的承接、转化与配套,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国防军工配套科研生产基地。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以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为导向,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科技计划体系、科研人员评价制度、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推进市内首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第三节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完善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统筹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的科技资源,健全为全市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大型仪器、科技咨询、标准文献、分析检测、难题诊断、成果推广、技术培训、项目申报等专业技术服务的中小企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整合市内现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专利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科技中介服务链。
重点强化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支持大中型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全市范围内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聚集科技要素和人才,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成套成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为目标,支持建设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市高新区、纺织工业园、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及各类工业(科技)园区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孵化器资金投入多元化,鼓励多种形式的专业孵化器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共建专业孵化器。
第四节 积极实施“互联网+”计划
认真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互联网与三次产业融合,促进产品创新、商业形态创新、生产要素组织方式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重点促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服务、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第五节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按照“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营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打造新引擎,壮大新经济。全面推进众创,大力发展专业空间众创,鼓励推进网络平台众创,培育壮大企业内部众创,释放创业创新能量。积极推广众包,广泛应用研发创意众包,大力实施制造运维众包,加快推广知识内容众包,鼓励发展生活服务众包,激发创业创新活力。立体实施众扶,积极推动社会公共众扶,鼓励倡导企业分享众扶,大力支持公众互助众扶,集聚创业创新合力。稳健发展众筹,积极开展实物众筹,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拓展创业创新融资。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广大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六节 着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加大各类资金对创新创业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健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发展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服务机构,综合运用偿还性资助、投资引导、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公益性、关键性、基础性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大中型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
构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新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五大工程”,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和法律援助,从严查处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专利申请量突破3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达到4件以上。
营造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深入挖掘宣传创新典型,弘扬创造精神,把创新发展理念传递到各行各业,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让创新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