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况
1、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
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利用物理和生物工程等方法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行修复建设,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水体、大气、陆地领域等生态环境建设。
2、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所涉及的领域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所涉及的领域随着行业发展不断丰富。早期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市政园林绿化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地产景观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另一重要领域。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近年来我国政府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破损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修复成为了生态环境建设行业的又一个新兴领域。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属于“E 建筑业”,按施工对象、施工技术及施工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两大领域,具体如下图所示:
生态修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工程措施和技术,对不同程度的功能缺失区(如盐碱地、荒山和棕地等)进行修复和恢复,以达到功能区功能和景观的恢复和提升,实现植被恢复、重建和水土保持的目标,最终达到人、景观与自然三者的和谐,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过程,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3、生态修复与园林绿化各自的特点
生态修复及园林绿化同属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范畴,其各自的特点对比如下:
(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属于综合性行业,涉及的业务领域众多,受住建部、环保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等部门管理,其中住建部对生态环境建设行业进行资质管理。
目前我国尚未有全国性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协会。
2、行业发展政策和法律法规
(1)生态修复领域
(2)园林绿化领域
(3)行业资质管理
3、行业资质管理
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明确指出,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设计单位承担。随后颁布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和《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对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企业的资质核准申请、经营范围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共分壹级、贰级、叁级、叁级以下四个等级,园林设计企业资质管理分甲级、乙级。
(三)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发展情况及竞争格局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所涉及的生态修复领域和园林绿化领域的发展情况、现状及竞争格局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1、生态修复领域
(1)生态修复领域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生态领域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灾害频发、海洋自然岸线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类气象灾害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草原超载过牧情况严重,可利用天然草原90%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因此,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并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度写入五年规划。2016年12月6月,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下发了《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加大城市生态修复力度,扩大生态空间总量,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构建“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美丽家园。
但是从行业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相对不足,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的业务范围集中在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平面及土质坡面工程上,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生态修复(如岩石坡面)工程上涉足很少。
(2)生态修复领域的竞争状况
企业在生态修复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工法及工艺、抗性苗木的研发与培育、跨地域复杂环境的施工经验等方面。目前,大多数公司只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极少数公司具备生态修复领域全面的竞争优势。整体来看,生态修复领域的竞争程度不高。
2、园林绿化领域
(1)园林绿化领域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我国园林绿化领域可分为市政园林绿化和地产景观绿化两大类,市政园林绿化的项目来源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地产景观绿化的项目来源于房地产相关企业。从行业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园林绿化领域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政府生态环境意识、公众生态环境要求等因素息息相关。
1992年,为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我国园林绿化领域正式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为其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律支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充分阐述了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并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此后,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并提出开展园林城市的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绿化、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例如人们更加关注园林绿化的艺术效果、人文内涵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同时,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概念深入人心,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近几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投资总额保持较高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绿地面积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市绿地面积达266.96万公顷,城市公园绿地(含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61.41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3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0%。
地产景观绿化的项目主要来源于房地产相关企业,与我国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紧密相关。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始终保持增长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2011年~2015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从6.18万亿元增长至9.6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87%;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额从4.43万亿元增长至6.4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09%。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的投资情况有利于地产景观绿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2)园林绿化领域的竞争状况
根据住建部统计,目前我国园林企业数量总计已超过16,000家,共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超过1,200家。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园林绿化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目前,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但在各区域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3)行业主要竞争企业情况
生态环境建设行业主要竞争企业情况
公司名称
|
基本情况
|
东方园林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主要为各类重点市政公共园林工程、高端休闲度假园林工程、大型生态湿地工程及地产景观等项目提供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并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壹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等资质。
|
蒙草生态
|
公司成立于2001年,该公司立足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培育并运用蒙草进行节约型生态环境建设,并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壹级资质等资质。
|
铁汉生态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施工(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以及园林养护、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苗木的生产和经营等,并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壹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等资质。
|
岭南园林
|
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园林工程施工、景观规划设计、绿化养护和苗木产销等业务,并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壹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等资质。
|
棕榈股份
|
公司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业务,主要为房地产景观工程、高端休闲度假区地产园林工程及政府公共园林工程等项目提供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并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壹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等资质。
|
美尚生态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生态景观工程施工,包括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城市湿地公园、面源污染生态拦截与治理、两岸园林生态景观工程、道路绿化、广场景观、地产景观等项目,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壹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等资质。
|
北方园林
|
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及园林景观设计,为各类市政公共园林工程、地产景观园林工程、休闲度假园林工程及生态湿地工程等项目提供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及苗木养护管理,并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壹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等资质。
|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