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7 月 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目标解决国有企业产业分布过广、企业层级过多等结构性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出倒2020 年,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企业整体实力,从国内经营为主向国内外经营并重转变。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为:
其一、巩固加强一批:(1)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中央企业,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2)对重要通信基础设施、重要江河流域控制性水利水电航电枢纽等领域,粮食、棉花、石油、天然气等国家战略物资储备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控股。(3)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等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核电、重要公共技术平台、地质等基础数据采集利用领域,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中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军工能力领域,实行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4)对其他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作用。
其二、创新发展一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科学创新平台。
其三、重组整合一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指导方向是:强强联合、专业化联合,鼓励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领域集中,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同时兼顾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对五级以下企业进行清理整合,将投资决策权向三级以上企业集中。
其四、清理退出一批:清理过剩产能和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
2016 年 9 月 28 日,发改委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企混改试点的相关工作,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列入第一批试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做了详细介绍。会议还强调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七个领域加快混改进程。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放竞争性业务、破除行政垄断、打破市场垄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网运分开、特许经营等。允许乃至引入更多的非公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改革任务可探索的有效途径。

目前,混改试点的六家央企都已上报了自己的混改方案并等待国资委批复,除联通公司外的五家公司在之前就公布过混改相关文件或进行一些尝试。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6 年 10 月 10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混改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具体途径包括:
其一、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兼并:鼓励过剩产能企业加大合并力度,引导企业精益化管理,突出主业,为重组兼并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其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主体责任,确定降杠杆的考核指标。
其三、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加强企业存量资产整合力度,正确使用资本证券化的工具。
其四、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加大清欠力度,加快公司信用类债券产品创新,丰富债券品种,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
其五、市场化开展银行债转股:鼓励银行将有发展前景企业的债券转换为股权,促进其良性发展。
其六、依法依规实施企业破产:对于扭亏无望、已失去生存发展前景的“僵尸企业”要依法清算,做好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
其七、积极发展股权融资:完善多层次股权交易场所,创新和丰富股权融资工具,拓宽资金来源。
2016 年 10 月 10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意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债转股方式帮助国有企业降低杠杆率,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同时,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机制,可以帮助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渡过难关,推动国有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从而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12 月中旬的中央经济会议再次强调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指出改革已经从方案准备期步入深化攻坚期,要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 2017 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和突破口,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七个领域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12 月 19 日,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再次强调发展混改的重要性。
12 月 21 日,中国石油集团官网发布消息称,日前,中石油集团公司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集团公司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导意见》。中石油成为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首个通过混改方案的央企。
伴随各试点企业混改政策逐步落地和中央混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预计明年将成为“混改”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尤其关注国资委点名的民航、电信、军工领域的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