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成为确保环保规划与标准落实的重要手段,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小组,中央将环保标准执行压力有效向下传导。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方案》属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N”系列文件之一。
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督察,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环保督察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意味着地方党委与政府一道接受监督,督察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工作考核与环保挂钩加强,有力传导环保执行压力。
一、“一试点+四批巡视”,首轮督察力度空前,收效显著
4批环保督察覆盖全国,力度趋严。2016年1月,中央环保督察首先在从河北开始试点。此后,从2016年7月至今,共进行4批中央环保督察,实现对全国各省市的全覆盖,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13.5万件,10余万件已经得到办结,其中,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恶臭、噪声、散乱污企业污染,以及黑臭水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4批中央环保督察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改、关停、限产,对地方政府环保不作为官员进行问责,督察力度逐批不断加大,办结案件、问责人数等逐批呈现上升趋势。


二、以环保的名义,推动供给侧改革
环保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环保限产风暴过后行业盈利向好。环保督察期间,“散乱污”企业得到整治,“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彰显环保督察力度空前,各地掀起环保限产风暴。生产工艺粗糙不达环保标准、采用燃煤小锅炉、除尘设施简陋、废气粉尘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厂区管理粗放、扬尘污染严重的铸造、化肥制作小作坊、塑料管制造、沙石料及煤渣厂等问题得到整治。“去产能”和“环保限产”将落后产能出清,行业供需关系改善,留下的大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盈利水平逐步改善,同时企业也能够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环保上。通过环保督察推动供给侧改革,煤炭、钢铁净利率水平大幅提升,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净利润率也有所回升。


环保督察有望成为长效机制。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十九大环保专题记者会上称,环保部将对首轮前四批进行充分总结,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为后续开展第二轮做好准备;同时,环保部在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把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机制让它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让环保督察长期发展下去、坚持下去。中央环保督察有望对地方环保形成持续性的压力。
中央督察提升地方环保自觉性,地方环保督察在行动。环保督察带来的环保风暴力度空前,促使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各地对于不触碰生态红线的认识更加清醒。中央环保督察过后,以河北、四川为起点,部分地方政府开始自发组织本省的省级环保督察,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完成本省的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