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安防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1、主管部门
       
       公安机关是安防行业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质量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下属各机构也是本行业的主管部门,该部门侧重于行业宏观管理,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行业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等。
       
       2、自律性组织
       
       行业内部自律机构包括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和各地区安防行业协会是安防行业自律性管理机构,业务上受公安部及对应省地的公安厅、公安局指导,是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有:开展国内、国际安防产品技术交流;开展咨询服务,加强了各企事业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增进国际间同行的互相了解;引进并推广先进技术,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编制行业规划,提出安防产品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制定行规行约,强化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管理;推动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其主要职能是: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会员权益,促进电子信息行业自律,协助和支持政府开展行业管理工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行业利益,促进电子信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参与组织制定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和从事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和认定。
       
       3、监管体制
       
       根据200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对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管理,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认证制度、生产登记制度。对同一类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管理,不重复适用上述三种制度,具体情况如下:
       
       (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由公安部科技局申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后,公安部科技局组织实施,适用于在国内生产并销售的所有生产企业;但根据2012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关于公布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的公告》。2014年11月,集成电路卡及集成电路卡读写机产品取得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23年3月。
       
       2018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发[2018]3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取消了包括集成电路卡及集成电路卡读写机在内的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
       
       (2)安全认证制度
       
       实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由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委员会组织实施,适用于产品在国内销售的国内外生产企业。目前,暂无规定产品。
       
       (3)生产登记制度
       
       实行生产登记制度的产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实施。适用于在国内生产并销售的所有生产企业。在安全认证制度未实施之前,除采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外,目录公布的其他产品均实行生产登记制度。
       
       报告期内,模拟楼宇对讲产品、数字楼宇对讲产品、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均取得了由福建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登记批准书》。
       
       根据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发〔2016〕9号《国务院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目前我国对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管理,只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安全认证制度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分别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安全认证制度,取消生产登记批准书核发的行政审批。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重要法规

序号

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

1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

2000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

对安防产品按目录分别实行工业产品许可证、安全认证、生产登记批准三种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在安防行业引入了认证制度。

2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2001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确立了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部分安防产品需要进行强制性认证。

3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2008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首部专门针对住宅小区安防的推荐性标准,其规定了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对住宅小区的楼栋门口、监控中心、围墙栅栏、视频监控系统等都做出了规定,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包括:楼栋出入口、住户厅(含别墅单元)、监控中心以及小区出入口门卫必须安装访客(可视)对讲产品;各楼层和门窗、通道必须安装住户报警系统;小区出入口道闸、停车库及其出入口、停车场区必须安装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小区主要出入口、住宅楼层通道门、重要活动场所、电梯出入等必须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

4

《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20162

国务院

取消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登记批准书核发的行政审批。

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

20189

国务院

取消包括集成电路卡及集成电路卡读写机在内的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2、产业政策

序号

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

1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5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针对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实施技防入户工程和物联网安防小区试点,提升社区综合安防管理水平,为居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2

《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8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国银监会

支持国内停车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逐步提升核心装备国产化水平;将停车产业纳入高端装备制造业清单,给予相关政策优惠,打造自主装备品牌。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促进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3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20169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统筹利用互联网+”重大工程、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建设基金等渠道支持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加强与相关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完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协同机制,解决产业发展及应用推广中的瓶颈问题。探索设立智能硬件产业引导及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多种渠道投资智能硬件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硬件企业上市融资。

4

《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

20169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实现行业增加值2,500亿元;深化安防应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深化行业应用,培育民用安防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

5

《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201611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智慧家庭生态体系需在传统软硬件基础上,整合关键技术和应用服务,以云端平台为服务载体,拓展数字视听娱乐、多媒体互动、安防与远程控制、智能家居与节能、社区服务等多种应用。在互联互通方面,着重研制设备间互联互通标准、设备与云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及云云对接等标准,打通智慧家庭的信息流。

6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逐步推广智能建筑。

7

《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77

工业和信息化部

突破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结合工业、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典型应用场景,突破物联网数据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关键技术,形成专业化的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

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20178

国务院

鼓励企业发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产品+服务模式,推广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安防等新型数字家庭产品;推动智能交通示范区建设。

9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712

工业和信息化部

智能硬件:推动智能硬件普及,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丰富终端产品的智能化功能,推动信息消费升级。视频识别:支持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创新,发展人证合一、视频监控等典型应用,拓展在安防领域的应用。语音识别:支持新一代语音识别框架、口语化语音识别、个性化语音识别、智能对话、音视频融合、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开展推广应用。智能传感器:支持智能传感、物联网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提升智能网络设备、水电气仪表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发展智能安防产品。到2020年,智能家居产品类别明显丰富,安防产品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10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

201810

国务院

加快提升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适应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智慧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YX)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安防行业投资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我国及部分省市在线旅游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运用在线旅游平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为促进在线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鼓励各地运用社交媒体、在线旅游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开展文化和旅游宣传营销。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我国及部分省市旅游景区行业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拓展服务项目

为促进旅游景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等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组织非遗促消费活动,支持非遗工坊、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出一批非遗产品和体验活动。

2025年09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我国及部分省市银发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及部分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发展银发经济 推广康养旅游产品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康养旅游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福建省发布的《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

2025年08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循环经济行业相关政策: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为促进循环经济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等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城市更新行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为促进城市更新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绵城市行业相关政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我国及部分省市会展行业相关政策: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活动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以及具有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科研院所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2025年08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